邳州信息网
标题:
入境免签、研学旅行、休闲农业……代表委员都关注到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四叶草精灵
时间:
2019-3-11 10:11
标题:
入境免签、研学旅行、休闲农业……代表委员都关注到了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蒙晓灵:
优化海南入境旅游免签政策
3月6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蒙晓灵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在海南试点实施取消旅行社接待模式免签政策。她表示,海南实施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以下简称“59国免签”),保留了26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以下简称“26国免签”)中的“旅行社邀请接待模式”要求,需要海南本地旅行社在游客入境前24小时向有关部门申报游客个人信息,建议取消这一限制。
蒙晓灵介绍,与过去26国免签比拟59国免签,一是扩大了免签国家范围;二是免签入境后停留时间延长至30天;三是放宽了免签人数限制,在保留“旅行社邀请接待模式”前提下,将团队免签放宽为个人免签。
但蒙晓灵也提出,59国免签仍然保留了26国免签的“旅行社邀请接待模式”。一是容易使游客对政策误读,造成投诉;二是没有旅行社接待需求的自由行、商务游客无法使用现有的59国免签政策;三是旅行社对部分游客办理免签申请积极性不高;四是部分国际游客没有办法了解到办理免签申请的海南本地旅行社的信息,办理免签申请难度较大。
蒙晓灵建议,有关部门研究继续优化现有59国免签政策,探索在海南试点实施更加开放的出入境办理政策,支持海南自由贸易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阶段实施取消旅行社接待模式免签政策,一是阶段性分区域实施;二是阶段性优化预申报模式。
蒙晓灵还建议,加强风险防控,做到“简化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取消旅行社接待模式免签政策做到“简化事前审批”。开放的政策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海南旅游和进行商务活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加强海南口岸边检工作人员和海南出入境部门的行政资源配置,加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的办理手段,提高实效,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
(李志刚)
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
绘画艺术+旅游碰撞出创新火花
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接受了中国旅游报记者专访。围绕文旅融合话题,孔维克畅谈了艺术创作与旅游结合的思路,讲述了很多文旅融合的案例。
孔维克说,目前山东画院就有一些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山水画是山东画院文旅融合的一个结合点,山东画院正在制作的《十里清泉图》这是一幅20米长卷,包含了泉城济南的主要景点,作为一幅山水画作品,当不雅观众看到它时,可以透过画中的意境感受济南之美。其实,之所以创作这一作品是受到一件事的启发——《鹊华秋色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画,描绘的是济南“华山”和“鹊山”一带秋景,表示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华山和鹊山一带的地貌景不雅观保留至今,仍有画中的意蕴,现在济南市打算进一步恢复原貌,发展旅游产业,邀请很多艺术领域的人士来座谈,碰撞出了很多好的思路和作品。这可以说这充分表现了文旅融合,对画院的启发很大,因此我们要创作这幅《十里清泉图》。这幅画中,“华山”和“鹊山”分列两侧,中间是济南市区,趵突泉、千佛山、解放阁等景点跃然纸上。山东画院专门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提高了这个创作项目的社会知晓度,对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画作本身也有文创产品价值,目前已经有企业前来洽谈,期望开发衍生产品,比如丝巾、包、饮品包装等。通过《十里清泉图》的创作,促进创作者的技法提升,促进了艺术与社会的结合。
孔维克介绍,目前,山东画院还打算与泰山、三孔合作,创作山水或人物画。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景不雅观雄浑壮丽,历史底蕴深厚;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文化积淀深厚,文物珍藏丰富。泰山与三孔都是绝佳的创作素材。山东画院将把泰山、三孔的自然、人文景不雅观变成画作,通过展览的形式,集中展示画家笔下的泰山、三孔之美;然后把画家作品、画家感悟、实景照片集纳起来,做成一个关于这些旅游区的综合画册。旅游目的地可以借助画册进行更好的、更有品质的旅游宣传推广,并且画册本身也是一款文创产品,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画院也通过系列创作进一步鞭策文创工作,促进自身的发展。
孔维克表示,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画家村,把画家吸引过去,提高本地文化内涵和知名度。“我也参与、参不雅观过几个项目,比如山东临沂马牧池村。本地是红嫂故乡,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同时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古朴村落建筑等,建设了写生基地,山东画院等美术机构都进驻写生基地,为画家、学生等提供住宿等办事,既提升了本地文化内涵,也丰富了本地旅游项目。
孔维克还介绍,还有的地方把艺术家引进来,开设工作室或建设展览馆。比如济南趵突泉建设了李清照、李苦禅、王雪涛纪念馆,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底蕴;南京清凉山因为李剑晨艺术馆、魏紫熙艺术馆等,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气息;山西晋祠景区也因为赵梅生艺术馆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厚;王杰的故乡山东金乡县,把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同时也积极引入知名画家,在本地开设工作室,展示画作。游客既可以欣赏美景、了解历史,亦可以接受艺术熏陶,使本地的旅游有层次、更有内涵了。这些文旅融合做法,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既让大众感受到了文化和艺术之美,又促进了文化和艺术作品的保留和传承,实现了共赢。
(李志刚)
全国人大代表张国新:
研学旅行要为“立德树人”办事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针对研学旅行中存在的“游而不研”现象遍及、精品研学线路及课程缺乏、研学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等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张国新说,一是研学旅行具有较强的地域属性,要充分发挥本地大学特别是师范院校对研学旅行的指导作用,整合中文、历史、地理、教育等多学科及大学、中学、小学多学段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研学合力,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形成一批高标准、引领性的研学旅行教育评价标准;研发一批高质量、适合不同学段的地方性研学课程体系,培养一批高本质、专业的研学旅行师资队伍。二是研学导师作为研学旅行中的重要角色,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严格的职业资格认证后,持证才可上岗。三是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要切实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事,要把研学旅行真正作为教育教学内计划,要大力加强研学旅行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四是坚持研学旅行的公益性质,要加大对承办研学旅行组织的资金审计力度。
(王洋)
全国政协委员刘晓庄:
把乡村建成宜居宜业的“乐土”
本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江西省委会主委刘晓庄就“破解将来谁来种地谁会种地之问”提出,乘乡村振兴的强劲东风,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特色效益农业与资源加工转化、民俗生态旅游、现代商贸办事等,把乡村建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乐园”。
刘晓庄提出,让乡村变成“乐园”。必需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只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中,使农村彻底冲洗掉贫穷落后的标签,真正富起来、美起来,让农民潇洒脱下传统身份的旧衣,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才能使“种地”变得独具魅力,农民成为令人羡慕、令人向往的职业。
刘晓庄表示,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之际,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积极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新乡贤文化,加快建设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乡村装点成缤纷四季、宜居宜业的“乐土”。这些都将为破解“谁来种地、谁会种地”之问积蓄深厚的底气。
(李志刚)
全国政协委员夏宁:
发展创意农业鞭策农旅融合
本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会主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夏宁建议,加快发展农业新业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发展将创意元素融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农业,鞭策农旅融合发展。
夏宁说,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吸引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整体上看,我国大多数农业新业态已完成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跨越,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比如,业态类型不够丰富,经营模式有待优化。大部分地方以休闲不雅观光农业为主,主要是以餐饮、住宿、采摘、游乐等为主的农家乐,同质化严重,重模仿、轻研发,缺乏主题创意和文化特色。
夏宁提出,要丰富业态类型,创新办理模式。进一步发掘现有业态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探索新业态,大力发展依托青山绿水的康养农业、将创意元素融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农业等。要合理规划,做强优势新业态。扩大已形成的农业产业圈的辐射范围,带动各地区共同发展。要促进产业融合,强化政策支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因地制宜采用种养结合循环互动、加工带动产业增值和旅游带动农旅融合等产业融合模式,以加快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整合升级。
(李志刚)
图片:包图网、山东画院官方网站
编纂:崔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两会专题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