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娘烙的煎饼 [打印本页]
作者: yywx1111 时间: 2018-10-5 16:23
标题: 娘烙的煎饼
娘烙的煎饼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邳州图话”
我是吃煎饼长大的。
小时候,煎饼是我们这的主食。成家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主食的种类多了起来,有煎饼、馒头、烧饼、米饭等,但在我们家食用频率最高的还是煎饼。家里可以没有馒头、没有烧饼,但我每晚回家,看不到煎饼心里就空落落的。
其实一度对吃煎饼很讨厌。记得十一二岁之前的那段日子,我看到煎饼就有反感的情绪。那时的煎饼是用山芋干为原料烙成的。由于家里人多“劳力”少,我们家总是“透支”,一年下来,8口人能分到的小麦只有200多斤,所以我们家煎饼原料的配置大致是:七成山芋干、二成玉米、一成小麦。玉米、小麦就不要说了,是当时大家都喜欢吃的粮食。而山芋干则不同了,晒山芋干的季节是秋天,遇到晴天还好,如果遇上阴雨连绵,那就等着吃长霉的山芋干吧,这样的山芋干烙出来的煎饼都有一股霉味,让人一点食欲都没有。但不吃只能饿肚子,所以,我那时一点也不想吃煎饼。
偏偏在那段日子里遇到“推磨”这样的“大事”。由于家里人口多,爷爷奶奶年龄大(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接近60岁了),笨重的石磨如果由父母亲两个人推的话太沉重,在兄妹四人当中我又是老大,所以只有我担此重任了。为了不耽误白天的农活,大概凌晨2:00左右就起床推磨,好在他们总是先推完一盆“糊子”再叫我(磨一盆糊子的时间大约是一个小时),但我仍然不愿意起来,大都是叫上三到五遍以后才假装还没睡醒,揉揉迷糊的眼睛走到磨道前,随着他们转起圈来,其实我一点力也没用,经常有“磨棍”戳到“磨槽”里的现象发生,因为推磨的过程我多数是闭眼的。“推磨”更加深了那时对煎饼的反感程度。
不讨厌煎饼大约是从“分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开始的,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自己的粮食,玉米逐步代替了山芋,第一次吃上玉米占成分多的煎饼感觉是太香了,但不久就觉得不好了,玉米煎饼的特点是趁热吃(我们那叫“新煎饼”)才香,但放上二三天后,一折叠就就散了、碎了,不好吃,况且天天吃、顿顿吃玉米煎饼容易胃酸。但时间不长,随着小麦产量的增加,我们家的煎饼主要成分改成小麦。同时为了解决推磨和耕地等农活上的难题,我们家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头小毛驴。这时吃上纯小麦的但不用自己推磨的煎饼感觉太幸福了。记得第一次吃小麦煎饼,我一大早就起来了,蹲在鏊窝前,看着娘熟练地把一勺糊子放在鏊子上,摊成煎饼,刚从鏊子上接下来,我就急不可耐地到“煎饼拍子”上摸起煎饼,大吃起来,不用就菜,一连吃了两个,娘看到我的吃相,笑起来“慢点,以后咱家会天天吃这个”。真的,从此我们家就吃上了小麦煎饼,真是难以想象。吃上了小麦煎饼,但也养成了蹲在鏊窝前吃“新煎饼”的习惯,“蹲在鏊窝前吃新煎饼”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几年后,我上了师范。娘送我上学时特地给我带了一包煎饼,说是到学校里吃。我那时想,学校里有的是大米白面,哪用吃煎饼呢!但吃了几天馒头、米饭就不自觉想起了煎饼,还是煎饼“劲道”,有吃头。以后每次回家,第二天早上娘总是要烙煎饼,因为娘知道我喜欢“蹲在鏊窝前吃新煎饼”,每次返回学校,娘也总会给我包一沓煎饼,我对娘说“少带些,反正到学校我也吃不多少”,但数量上从来都没减少。到了学校,同学们你一张、他半块不一会就把煎饼吃了精光。有时同学们也会从家里带煎饼来,偶尔吃一点,总觉得没有自己娘烙的煎饼好吃。
工作后,每个星期天下午回学校,我都要从家里带一包煎饼,至少要能够吃上二三天的,不是学校的伙食不好、也不是怕花钱,还是习惯吧。成家后,娘每次从老家来,也总是带些新煎饼,还是她亲手烙的,她知道我有“挑煎饼”的毛病,也知道我最喜欢吃她烙的煎饼。
用时光和阅历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舒婷的《呵,母亲》,才理解儿时学的《游子吟》是什么意思。
听着刘合刚的《儿行千里》常常会流下眼泪……
现在,想吃娘烙的煎饼已成为一种奢望……
但我知道在梦中还能吃上娘烙的煎饼……
其实更想由我亲自烙煎饼给娘吃……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