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做到这点很重要!
[打印本页]
作者:
美时每刻
时间:
2018-10-24 10:28
标题: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做到这点很重要!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道为先,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者的共识,
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常常不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育分”放在了第一位。
在《论语》中,夫子多处谈到学习的问题,每每谈到学习,他都把学习定义为
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更是要学习修身立德。
比如,这样一则:
夫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面前,就孝顺父母;离开本身的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显然,这是再明显不外强调教育要以传道为先。
为什么要传道为先?
因为夫子有这样的认识:“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不能保持它;就是得到,必然也会丧失。
虽然这是夫子在论政时提出的不雅观点,但我想对于论学而言依然适用,
我们现实生活中见过了太多的学霸学神,虽然聪明过人,知识技能超强,但因为做人上出了问题,做出令人震惊的非人性的事情来。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如果只是“博学于文”,广泛地学习各种文献知识,而不能在礼上面加以约束,那就会做出离经叛道的事情来。
作为老师 ,我们不该该对那些成绩虽好,但在为人处世上有很大弊端的学生网开一面,对他们的缺点视而不见,觉得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
正如夫子所说: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不雅观也已”。假如他的才能的美妙真的比得上周公,只要是骄傲而鄙吝,别的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夫子在教学过程中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即:
“文、行、忠、信”。
除了文献知识,还有社会生活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往的信实。后三者可以说都是在传道,而不是单纯的“育分”。
为了实现传道为先,夫子在教材的选择上,是“诗、礼、乐”,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这三者在立身成德的过程中,都起到不成或缺的作用。因为诗多是性情之作,所以,常能让诵读的人有所感动,能够有去恶向善的心理发生。
礼则以恭敬谦逊为本,所以,礼对于端正人的行为有莫大的作用,而乐则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培养完美的人格,而培养完美的人格,自然是要能使人从卑劣走向高尚
。这也正是夫子常常以诗、礼、乐教人的主要原因。
要能做到传道为先,殊为不易,仅仅是“多学而识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需要“吾道一以贯之”,要有“忠恕”之道,要能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些方面,教师本身做到了,然后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成为有德君子的道路上不竭前行。
用心品读《论语》
体悟为师之道(之二)
——传道为先
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博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第一》
2.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3.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第六》
4.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不雅观也已”。《论语·泰伯第八》
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第七》
6.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要能做到传道为先,殊为不易,仅仅是“多学而识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需要“吾道一以贯之”,要有“忠恕”之道,要能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这些方面,教师本身做到了,然后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成为有德君子的道路上不竭前行。
水寒老师是谁?
水寒老师
就是于晓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中部语文教师,自营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
就是阿谁胖胖的、戴着眼镜,有着粗犷外表和细腻内心的老师。偶尔会板起威严的面孔,却从心底里热爱着学生。
就是那位每次获奖感言都是相同一句话的老师:三十年的语文,三百年的语文教育。一个人当语文教师一辈子最多做30多年,但这30多年中要关注教师自身将和未来300年间的语文教育发生怎样的关系。
他曾获得过西城区
“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连续10年参与区中考模拟题命题。对于如何做技术型老师可谓驾轻就熟,但他相信语文老师有责任深入探求和拓展课程的思想深度,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质地,这些都远比应试技巧的养成更重要。
▼
往期精彩回顾
▼
统筹:靳晓燕
编纂:邢妍妍
图片:视觉中国、网络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