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教育的书看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教不好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担柴人
时间:
2018-10-25 01:42
标题:
教育的书看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教不好孩子
教育界一直存在一个问题: 家长看过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中国外国的都有,也试着用其中的方法教育自已的孩子。有的还挺管用,但说实话更多的是不太有用。
难道这些书都是骗人的,真的没必要读吗?
01
教育问题所在
举例来说,有的家长问我,孩子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办?
笼统的回答是,不要逼孩子学习,尝试通过趣味教育的方式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但事实要复杂的多,更多情况是父母不知道怎么趣味教育,也没有时间全天24小时围着孩子转。
真的教育了,孩子能有学习兴趣的几率也很小。
无论被宣称多么有效的教育,对你的孩子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人的个体是复杂的,真的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02
教育的本质
在此回答: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家庭)所期待的人才。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接受教育的是人,具有主不雅观能动性。换句话来说,加工玉器,是对物进行改造,璞玉没有生命,没有思想,任凭外界的雕琢。
而人有生命,有思想,有个性,只有在利于他自身保留和发展的情况下,才改变本身,而这种改变未必是教育者所期待的。
不同于家长对孩子无私的爱,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产生于父母对本身的好。
然而若是家长一味地让孩子学习,孩子会产生“你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又不是我想要来这个世界上的”的不良情绪,甚至影响对父母的感情。
03
教育策略的种类
现在流行的科学教育法大致分三类:
其一,以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为代表,强调儿童的个人能力,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相信孩子能做出有效的选择;
其二,以家庭治疗为代表,强调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主张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来熏陶孩子,给孩子提供温暖的成长环境;
其三,以行为主义为代表,强调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并策略性的引导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其实这三种流派都说的是对的,他们都阐述了儿童教育的某一个侧面,但是家长也需要注意到他们的偏颇。
04
家长到底该怎么做
以上三种策略各有千秋,家长们在实践中不成以偏概全,需结合孩子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你的孩子本身十分活泼,却不容易听人劝。那么前期就可以给他必然的空间,放任他本身完成一些任务。
若他完成的好,不要进行鼓励教育,而是稍加必定,给他更难的任务。因为自信活泼的孩子给他鼓励他会更加自信,甚至自傲。
若他失败,则需对他进行批评指正,当然批评时语气也不能过于严厉,以免引起逆反心理。重点在于让他知道天外有天,而不是单纯地挫折教育。
懂道理的孩子就讲道理,讲不通道理的孩子家长也要反思本身平时是不是不讲道理。
05
问问孩子怎么看
教育的重点是获得反馈。这里的反馈,不是说看看孩子比来成绩有没有上升,而是直接与孩子沟通,了解他对于家长教育的感受。
如果孩子仅仅是说一些可不成以不上学了或是希望爸爸每天陪我打三个小时游戏这些肤浅的言论当然不消照做。
但若是孩子非常反感家长某些言语或者是举动,家长最好改进,更不要一听到孩子不喜欢的语气就暴跳如雷“都是为你好你却不领情”
让孩子谈谈本身的优点,家长也觉得确实是孩子的优点,就加以培养;
让孩子谈谈本身的缺点,双方共同探讨改正方式,需不需要爸爸妈妈加以监督;
让孩子谈谈本身的梦想,父母说一说本身的现实经历,帮孩子分析梦想可不成行,具体的操作方式。
有缺点却疏于改正,有梦想却懒得实现的孩子,则要加以鞭策。
这里要讲一个真实的事,有伴侣的儿子上了大学以后觉得不消学英语了,结果四级一直过不了,家里怎么全都没有用。
最后这孩子的室友批评了他几句再不外四级你还找不找工作了,他立刻醒悟过来开始学习了。
由此可见有时候一些话我们不能从本身口中对孩子讲出,而是让他的同龄人对他讲出,效果会更好。
06
熊老师有话说
教育不单单是父母的事,也是接受者——孩子的事,问问他想让爸爸妈妈怎么跟他说话,可能要比读十几本、几十本教育书籍好用。
趁着孩子还小,改变教育方式还来得及,把孩子当成平等的对象,聊一聊教育方式吧!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