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农村教育,路在何方? [打印本页]

作者: Eve_Lw静    时间: 2018-11-1 08:56
标题: 农村教育,路在何方?


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软硬件投入不成谓不大,教学楼、围墙、厕所、实验室、体音美器材、教学仪器、图书等一应俱全,按说乡村学校应该欣欣向荣、生气勃勃,教育质量应该有质的提升。可现实是,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并没有发生本色性改变,甚至出现政府不满意、教育主管部门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就连教师也不满意的奇怪现象。原因究竟在哪?又该怎样改变?





教育投入,人是关键。乡村学校花巨资投入的各种教学设施和器材的闲置率非常高,不是教师不想用,而是缺乏专业教师,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甚至连专业的体音美教师都没有。试想,一个体音美课程都开不起来的学校,还奢谈什么本质教育?还搞什么课程整合?办妥乡村教育,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忽视了对乡村教师待遇的提高和成长的关注,没有一个高本质、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怎么办妥教育?因此,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实行城乡教师工资倒挂,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真正让优秀的教师能下得来、留得住,才是解决乡村教育长期落后的不贰选择。





由于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差、生活环境艰苦,教师待遇偏低、个人发展机会少,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不变与工作积极性,造成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流失。现在多数乡村学校陷入这样一个怪圈:新教师一般招聘不到,偶尔招聘一两个新教师,学校精心培养,成效也不错,到第三年已经成为学校的骨干,而此时也到了教师调动的最佳时机。我们对一些艰苦地区学校的抽样调查表白,50%的校长反映近年来有教师流失的情况,并且认为流失的主要是骨干教师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甚至有的地方由于教师的大量流失,致使学校无法正常开课,有些村小只剩下一个“留守”教师。农村教师的大量流失加剧了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短缺,尤其流失的大多是优秀年轻教师、骨干教师,造成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并且学段越低,学校越偏远,老化的程度越严重,这无疑给乡村教育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重建乡村教育,一方面,需要外部环境的优化,也就是需要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和关心;另一方面,则更需要教育内部的励精图治。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选好校长,用好校长,名副其实地让教育家办学,是重建乡村学校的重中之重。





至于重建乡村文化,主体不该是学校,而应是政府,但学校也应当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比如,可以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眷恋故土的家国情怀,形成一种德育资源和教学资源。这种资源,包罗本地习俗、本地名人、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学校将其挖掘整合,落实于地方课程教学,这便能在必然程度上丰富乡村文化。





加强家校沟通,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目前,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而爷爷奶奶遍及文化本质不高,又溺爱孩子,连开一次家长会都很困难,根本谈不上与学校合力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也很差,只要一提起爸爸妈妈,都撇着小嘴掉眼泪。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各项本质发展令人担忧。因此,建议给乡村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有娱乐、玩耍的场所,设立专人陪伴,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和心理疏导。





事制度僵化,教师缺乏合理流动。不成否认,目前乡村教师的从业本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人事制度过于僵化,缺乏合理的流动机制,造成乡村教师进得来、出不去的局面。试问,如果从参加工作到退休都没有挪过窝,怎么会不产生职业倦怠?而教师恰恰是最不能产生倦怠的职业,因为那会耽误一个个孩子的未来。因此,建立灵活的人事制度和教师退出机制迫在眉睫,只有让优秀教师真正在乡村扎根,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乡村教育以改革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工作,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开创新局面。一是要用整合课程的思维解决乡村教师课头过多、负担过重的问题。二是要用整合学科教材资源、乡土自然资源、民风民俗与传统文化资源以解决乡村文化传承的问题。三是用培养全科师范生的方式解决体育、音乐、美术师资短缺的问题。四是用招录本村或本乡定向师范生的办法解决乡村留不住年轻教师的问题。五是可借鉴济源市克井镇白涧卓立小学“聊课”的方式,解决村小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六是可借鉴内乡县桃溪镇中心小学的经验做好村小徳育,在“写好字、扫好地、唱好歌、做好操、画好画”方面下功夫,抓好学生习惯的培养,为其终生发展奠基。七是教师成长以“有效备课、有效互动、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有效办理、有效评价、有效反思”为重点,抓好业务修炼,减负增效保生源。八是办理上借鉴民权县白木小学的经验,让“大道至简”“无为而治”“仁爱之心”“乡土气息”“斑斓乡村”“孝道家训”等元素融入学校办学与办理理念,努力把村级小学办成乡村文明的策源地,让纯朴敦厚的乡村文化得以传承。
作者: 翊v殘    时间: 2018-11-1 08:57
农村留不住老师,稍微年轻点的,都往城里跑了
作者: linqiulan881001    时间: 2018-11-1 08:58
路在城里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