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人口下降可能是由教育不公引起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流浪的兔子    时间: 2018-11-2 08:24
标题: 人口下降可能是由教育不公引起的
人口下降可能是由教育不公引起的





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文明没有中断?

其他文明古国多是外敌入侵或者自然灾害导致被消灭的,而中国虽然被入侵的多次,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能生能养,生生不息,把占人口极少数的外族侵略者同化了,把自然灾害扛过了。

如果一个国家、民族连续几十年人口呈负增长,那这个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或者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时候,就很可能被中断文明。

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这种强大文化才使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过。

当然人口过多,超过资源,也不是好事。

中国文化,讲究不偏不倚。

不偏不倚不是平均而是刚刚好,而是平衡。

但与当然人口过多比拟,连续几十年人口呈负增长危害更大,会给文明被中断创造机会。

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强大,和其开发本身潜力的程度呈正相关。

人口力量决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潜力。

人口力量由人口本质和人口数量共同决定。

连续人口负增长,会导致严重老龄化。

严重老龄化会降低人口本质。

据报道,“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比现在美、英、德三个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低于2016年,远低于此前2261万人的预期。这个数字比2016年的出生人口数更低。”

中国已经未富先老!





为什么人口会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的国家这几十年来,采取了种种政策来鼓励生育,效果都微乎其微。

例如:

韩国政府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给月收入低于必然水平的新婚夫妇;孩子未满6岁之前,母亲都可以有一年的时间育儿时间,每月可领取40万~50万的底薪,并保留职位。

为鼓励生育,日本自2010年起开始放宽儿童津贴制度,15岁前每月可领取1.3万日元;而2012后作出调整:3岁以下儿童每月津贴1.5万日元,3岁以上15岁以下的实行1万日元的差异补助。

新加坡人口与人才署的统计显示,生育两个孩子的家庭在两个孩子13岁以前,一共可以领到价值折合现金16.6万新元(约合80.4万元人民币)的津贴。

俄罗斯政府为了扭转人口负增长可谓是煞费苦心。为了“催生”,俄罗斯甚至在2006年颁布并实施了“母亲基金法案”。为了让女性在生育后没有后顾之忧,不仅放产假3年,并且工资奖金照发,职位保留到产假期满。甚至,为了解决多子女家庭面临的生活困难,俄罗斯政府决定生第二个孩子的家庭可获补助25万卢布(约3万元人民币)。

为了“催生”,丹麦法律规定,孕妇的产假从预产期开始可达50周;同时,孩子父亲可有34周的“父母假”。此外,按照丹麦的最新规定,2013年后生育津贴为每周4005克朗(约为3927元人民币),即约合每月15000人民币,简直不需要为孩子的奶粉和尿布花钱。

瑞典是首个立法规定父亲可休产假的国家,并且休假越多奖金越高,最高可领取135000瑞典克朗(约为10万元人民币)。

作为世界上最低生育率的国家之一,如何提高生育率已成了德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德国用直接的家庭补助金改善家庭的收入状况。2001年,德国用于家庭政策方面的资金为1800亿欧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9%,承担了家庭抚养孩子成本的46%。不仅如此,德国还设立特殊家庭补助,为贫困、伤残、单亲的特殊家庭提供支持。

可是以上政策效果都非常不抱负。为什么?

原因必定是没找到真正的病根。

找不到病根就无法正确对症下药。

很多人说是因为,房子贵、家长没时间、没钱……

以上说的都有必然道理,但没找到根本问题。

60年-90年,人民的生活水平比现在差多了,更没钱、更没时间、更没房子,可是那时候人是拼命生孩子。

有人说现在人吃不了苦,其实现在物质比以前丰富太多太多,而这些财富都是人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所以很多人感觉压力非常大,经常加班,身心疲惫,吃了很多很多苦,富士康还发生过压力太大,导致10几次连续跳楼的事件。现在吃苦的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程度并没有降低。

有人说现在培养孩子的标准高了。

其实任何时候,大家都希望本身的孩子成才。

成才是个相对的概念,就像80年代万元户是财主,现在亿元户才是财主,所以大家几千年来,培养孩子的标准相对标准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其实根本原因是由于教育不公,导致每个家庭孩子们成才的“数量优势”变成劣势。

以前的教育相对于现在比力公平,所以清华、北大学校里有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所以现在很多领导干部、本钱家、名人等社会精英,都出身于当时的贫困家庭。

由于当时的教育相对于现在比力公平,如果家庭想出多有出息的孩子,想家里未来更富裕、比邻居家庭更强大,多生是占很大优势的。而家庭穷富对孩子成才的影响不如数量有优势,或者说数量优势可以完全弥补家庭财富不公。

当然,我说的是大多数现象,做研究不能只看极少数个案。

当时的教育相对于现在比力公平,大家对孩子们的投入也差不多。所以,多生孩子的投入产出性价比更高,比少生孩子更有优势、回报更大。

生育和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大投入之一,也是最大的回报之一,人们是会认真考虑投入产出比的。这可以完美解释,为什么以前愿意生男孩的人多,现在逐渐愿意生女孩的人多。以前生女孩是赔钱货,现在生男孩要买房子,并且女儿一般更孝顺、更富贴心,所以现在愿意生女孩的越来越多了,以后随着女性地位、收入的提高,愿意生女孩的家庭会越来越多。

现在有钱有时间的精英家庭,买得起高价的学区房,有钱有精力的精英家庭在放学后,送孩子去辅导班。没钱、没时间的的草根家庭,只能上非重点学校,孩子下学也没人辅导工作,就知道玩。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所以精英家庭将逐渐垄断清华、北大的重点学校。草根家庭生再多的孩子,也极难考上清华、北大。





现在孩子的教育花费越贵,并且普通高校毕业后,家长也没有关系去找好工作,反而会啃老。导致生孩子的数量就不在有优势,反而成为劣势、成为负担。

现在,多生孩子对没钱、没时间的的草根家庭而言,成为投入产出比极差的一件事,所以他们即便想多生几个孩子享受天伦之乐,也不敢多生。

教育不公可能会越





来越严重,据不雅观察者网报道报道——<北京在2018年8月公布了《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北京高考改革方案被大众称为“新高考”。仔细研究之后,发现“新高考”除了会凸显学校的教育差距,同时会凸显家庭教育差距在学生高考成绩上的影响。在传统的高考





制度下,家庭在教育中的角色主要是给学生做好后勤工作,学习上的事情交给学校、老师和学生。但是在“新高考”下,家长在教育中就不能止步于照顾好学生的生活起居,还需要深度参与到学生的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来。>

与草根家庭情况相反,有钱有精力的精英家庭反而愿意多生,那么他们的后代占人口比例将越来越多。历史上,一个富人如果十几代后人都是富翁,那么在二百多年后,后代会变成几百万人。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太多太多次了。例如据统计,朱元璋的后代数量及其惊人,大概在一百万摆布。也正是因为这样,百姓对他们的怨气很大,使得朱家人后来的下场都比力凄惨。 明末时期万历皇帝的小儿子朱常洵,人称河南福王,生生的被新皇朝统领者用大锅煮死,还与士兵们分吃了他的肉.

如果中国推行教育精英化,就像中国人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样,反而害了中国刀一样。

据报道——比如:“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刀呢?马先生认为是中国的“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句话害了中国刀。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工艺上就是取巧,刃用钢,硬度高,适合切割,刀背和刀身用铁,有必然韧性。这样的工艺很难做到刃材刚柔兼备,成品刀剑必定落不才乘。中国的刀剑,在唐之后的为什么精品少呢?就是因为吃了这个亏。反不雅观大马士革的匠人,日本的匠人,马来的匠人,他们没有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概念,也没有采用这个工艺,不竭改进,终于做出了世界上的三大名刃。”

现在某些人鼓吹说农村孩子本质低,上清华、北大会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应该让综合本质高的学生并吞清华、北大。

所谓综合本质高的学生的学生,大多数来自











他们的培养出的下一代精英,知不道民间疾苦?有没有济世安民的赤子之心?

他们是不是一个个争着去华尔街工作、移民、去国外买房子、送子女出国受西化教育、开办国际公司,成为世界人,成为世界精英?

如果让综合本质高的学生并吞了清华、北大,那么所谓本质低的占人口绝大多数草根家庭就会少生,这样一个国家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一个国家、民族连续几十年、上百年人口呈负增长,那这个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或者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时候,会增加文明中断的可能性。密码884966232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