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64套房产遭查封!20个银行账户遭冻结!这家制造企业倒在了“追梦”路上………… [打印本页]

作者: 梁金川    时间: 2018-11-6 16:37
标题: 64套房产遭查封!20个银行账户遭冻结!这家制造企业倒在了“追梦”路上…………
众所周知,在这个快速更迭的时代,

很多有危机感的企业,眼下都在主动谋求变化。

然而,转型这条路却不好走。

失败的多数与成功的少数,才是所有企业必需直面的残忍现实。

9月25日,利源精制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未将5180万元利息划入指定账户,导致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其“14利源债”构成本色违约。

在这看似一起普通的债券违约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利源精制高达70亿元的债务。

为此,其更已遭遇了64套房产被查封、20个银行账户被冻结的处理。

眼下,利源精制显然已掉进了债务的深渊,而这一切正是源于其“高铁梦”下连续几年的疯狂投资…….

(一)

利源精制创建于2000年,是国内领先的铝合金型生产厂商之一。

这是一家时刻充满危机感的企业。

在过往的十几年发展历史中,其已成功经历了三次转型,产品由最初简单的建筑型铝材升级到工业型铝材,然后再转向深加工与装备制造。

可以说,每一次转型升级都给公司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2010年,其更在深圳中小板挂牌成功上市。

不仅如此,若把时间定格在2018年6月份之前,这家企业上市后的业绩表示还是相当不俗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在稳步增长。



企业的快速崛起,也让实际控制人王民、张永侠夫妇的身价水涨船高。

按照2018福布斯富豪榜数据显示,王民、张永侠夫妇的财富值达到了30亿元。

然而,看似美好的背后,利源精制却早已经是危机四伏。

时间回到2014年,利源精制曾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30亿,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轨道车辆制造及铝型材深加工建设项目,公司从此将涉足轨道交通行业并转型成为高端装备制造商。

也就是说,利源精制的第四次转型,是要叫板中国中车,涉足高铁制造领域了。

众所周知,高铁的技术含量较高,回报周期长且前期投入很大。

但或许是受了前面几次转型升级较顺利的影响,利源精制根本不惧怕这些困难。

据媒体报道,按照它的规划,“轨道交通车体材料深加工项目”耗时两年建成后,运营期年均净利润可以达到3.81亿元。”

带着如此美好的设想,近两年来,利源精制通过大规模再融资和四处举债的方式,投入超过百亿建设高铁产业园。

结果,该项目却未按预期达产并产生效益,而出样车计划更是遥遥无期。

2017年12月5日,利源精制曾公告称,预计轨道车辆整车样车将在2018年春节前后试制完成。

2018年4月27日,该公司又称,整车样车试制预计将在7月底完成。

2018年8月14日,该公司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称,整车样车的试制工作仍未完成。



这也让利源精制陷入了巨大的资金困境。

而为了缓解资金链的紧张,实际控制人王民不惜用抵押股权的方式参与民间借贷,来为项目“输血”。

按照该公司9月25日披露,截至9月21日,该公司有息负债总额已达77.38亿元,比8月10日披露的42亿元增加了近35亿元。其中,民间借贷金额为9.2亿元。



越来越多的民间借贷,让公司的财务费用陡增。

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该公司财务费用高达2.82亿元,已经超过上年全年的2.27亿元,为去年全年的120%摆布。



更甚的是,近期因无法按期还款,公司已沦落到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多套房产被查封的境地。

按照利源精制公告,截止到8月30日,利源精制已经被查封房产64套,相关查封的土地及房产的账面净值为12.38亿元。截止到7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被冻结的银行账户已经有20个

无疑,巨额的资金链缺口已将利源精制拖入了债务违约的深渊。

(二)

从铝材供应商向高端装备制造商转型升级,利源精制无疑是在给本身未来谋其更多的发展空间。

结果“一不小心”,却让本身陷入了债务黑洞,甚至如今还影响到了企业主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可见,企业在转型升级时的风险有多高!

没错,企业若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节奏,只顾着死守过去的产业生态链,很容易就会被后来者颠覆。

然而,若企业好高骛远、盲目转型,忽视对各种可能情况产生风险的应对准备,同样是“死路”一条。

尤其是涉及到大型项目的新投入,其存在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的特征,

如果没有合理的投资分析和依据,进程中少有差池便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的,就犹如利源精制般,沦落到资金链断裂,爆发债务危机的境地。



(图片来源:图虫)

可见,对于那些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来说,

滤去浮躁的心态,认认真真思考本身真的有能力把握的标的目的,方能在时代的变化巨浪中寻得保留的机会!
作者: 谜谜    时间: 2018-11-6 16:37
大部分企业涉及投资房地产,不做实业,炒房子!
作者: nh7xqg60qg    时间: 2018-11-6 16:38
让炒房子的破产是对的,
作者: Zero纸飞机    时间: 2018-11-6 16:38
在利源打过工的都知道老板的为人
作者: 紫恋秋    时间: 2018-11-6 16:39
这企业到底干啥的?咋还有那么多房产,是不是还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呢
作者: 苏珊大妈    时间: 2018-11-6 16:40
“高铁梦”不是普通企业可以做的,起码现阶段还不行。那么多国企尚且吃不饱,一个民企又凭什么竞争,何况是整车生产,想都可以想到的结果。现时不同往日,即使有硬资源关系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将高铁整车项目给一个资质不那么强的企业做吧!做一个配套或者原材料供应商就已经说明你有本事了!
创业的成功率是多少?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成功的凤毛麟角。
企业扩张或者转型能不能成功,看社会和市场的真正需求,看把握市场的能力,看生产经营能力,更看技术积累与沉淀,还要看本钱支持力量。
不作不死。企业与企业家还是脚踏实地比力靠谱,财富积累到一实程度后再扩张就必需三思,做细做精做深后逐渐稳妥扩大扩张是原则,急于求成或者急功冒进都会付出想象不到的代价,有的甚至是粉身碎骨。
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必需改变依靠融资盲目扩张的陃习。
作者: lionlee2007    时间: 2018-11-6 16:41
中车公司多大?积累了多少年生产技术,一个卖铝材的转型就叫板中车!牛皮吹大了!
作者: jiandayanni    时间: 2018-11-6 16:41
市值40亿的公司,只有64套房?真没过百套的话,绝对的良心企业啊!现在哪个上市5年以上,市值40亿以上的公司和实控人房产低于百套的?
作者: gz633cn    时间: 2018-11-6 16:42
他只是债务补不上了,才进行创新。这只是最后的饭局!
作者: 朕射你无罪    时间: 2018-11-6 16:43
转型升级说起来轻松,要成功却很难。10个创新转型9个歇火,只有1个能成功。
作者: hersueye    时间: 2018-11-6 16:43
绝大部分企业都是用股市骗钱,实体业务根本就没什么;但现在新闻出来了,代表股价很快到底了
作者: aikaren    时间: 2018-11-6 16:44
多谢法院按三折价格转让给64户刚需人群,让他们幸福,让他们敢生二胎,让他们敢消费,谢谢
作者: 村长的夏天    时间: 2018-11-6 16:44
老赖是如何产生的?当企业发展到必然瓶颈期,银行断粮断草并追还借款。之后,老赖产生了。
作者: 小糖糖    时间: 2018-11-6 16:45
让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呢?我们这里的常发集团本来就是面临破产,但是国家支持了一把!现在上市了好多年!
作者: 蒙面    时间: 2018-11-6 16:45
又一企业倒下破产了。比房地产破产倒闭还快怕怕。
作者: HELENA    时间: 2018-11-6 16:46
制造?64房产
作者: ChenB1n。    时间: 2018-11-6 16:47
金融行业扼杀了多少中国企业 金融 万恶之源
作者: 华锐品牌    时间: 2018-11-6 16:48
炒房的统一判刑,
作者: 儿是爸!别打    时间: 2018-11-6 16:48
64套房产卖了不就是钱吗?傻了吧。
不好好经营公司,去购买房产,这可能是上市公司的通病,更是推高房价的黑手
作者: tianxia112    时间: 2018-11-6 16:49
中国的老板就是没有好好做精做强本身强项的产品,才会有那么多一到高峰就倒闭,这就是俗话说的:三分颜色上大红!真以为本身是万能的,可以天马行空了
作者: 紫恋秋    时间: 2018-11-6 16:50
蛇吞象之举属不理智也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