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包头老茶汤,没有茶没有汤的“此地”美食!
[打印本页]
作者:
OYQ
时间:
2018-11-13 08:34
标题:
包头老茶汤,没有茶没有汤的“此地”美食!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訾利利文 文/图
河南商报【我看见】系列报道
最好看的风衣永远是没买的那一件;
最好吃的美食,永远是记忆中的美食。
国庆节,嫁给了内蒙古汉子的我,和一家人又开始了本身的候鸟迁徙路线,离开生活工作的郑州,飞赴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包头市。
回家的第一件事,必定是吃上久违的妈妈牌家常美食:
秘制红烧肉、内蒙烩菜、巴盟烩酸菜、大馅羊肉饺子、铁锅焖面、粉汤肉饼、羊肉稍美(烧麦)、酿皮子……
在包头本地人眼里,老包头人喜欢用"此地"来形容本地,此地人,此地饭菜。
在此地人眼里,最特别的,就是那碗茶汤。
第一次品尝是有一年过年,在包头的奥林匹克广场边。
尽管外边的气温零下二十度,旁边还是冰雕,作为吃货的我还是一眼看见了不起眼的小摊。
简陋的棚子下,一把和我们河南人喝油茶一样的大铜壶,一张小桌子,一摞速食摊都有的小纸盒子。
在小碗里倒上黄色的粉末放上两大勺红糖,小摊主说看这喽:
只见他往碗里沏上铜壶里的开水,他端起小碗,碗口朝下一扣,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碗里的东西竟然没有溜出来,包罗粉末汤和开水。
惊讶的我被老公嘲笑了一路的少见多怪。
两年前的味道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一晚惊诧至今难忘。
这次,我们来到的是一家位于包头市东河区九曲花街附近的茶汤店。
这是我第三次品尝这种在此地都不多小吃,朴素的小门头,只有店门口的大铜壶和两幅对联有点意思。
一副:历三代传承看尽包头风雨晴雪,为百年技艺汤出美好人生;
另一副:小店不大迎东西南北贵客,美食上品保春夏秋冬健康。
一个满头白发的白叟在门口忙碌着。
下午四点多,吃下午茶的时间,小小的安插成蒙古包内部空间的几平米小店已经没有空位。
等位过程中,老板来招呼吃什么茶汤,家里五岁多的妞妞告诉本身爸爸,"我要吃阿谁像芝麻酱一样的东西。"
清脆的声音惹得一屋子人笑起来。
确实,做好的茶汤,就像一碗芝麻酱,褐色的粘稠浆糊,不怪第一次品尝的姑娘语出惊人。
青花瓷小碗里盛上黄澄澄的小米面,糜米面,磨的细腻的米面浇上滚烫的开水,马上变成米黄色的奶酪状物体,浇上红糖,就成了茶汤,没有茶,也看不见汤。
可以加上炒米或者干果、果脯,成为八宝茶汤。
搅拌之后,红糖溶化,就成了一碗比芝麻酱都浆糊的小吃,吃起来一股小米的香气,混合着红糖的甜香,别有一番滋味。
最妙的,是配上老板本身炸制的孜然味小麻花,这下午茶很有点意思。
对于有着中国胃的我来说,远比甜点让胃里熨帖。
小小的店里只有二十个座位,老公开玩笑,老板娘生意这么好,也不多摆几张桌子,弄个大点的店铺?
老板娘说,也就假期人多,平时地方足够了,地方大了,划不来。
估计这也是所有传统小吃的窘状了,节假日接待能力不足,看着钱挣不到口袋里,平时门口罗雀,让人着急。
果然,一阵客来客往之后,小店归于安静。
闲下来的沏茶大爷也终于离开滚热的大铜壶,在路边抽起一支休闲烟。(河南商报实习编纂 熊子文)
作者:
HELENA
时间:
2018-11-13 08:35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宽巷子也有一家老字号,龙嘴大铜壶冲茶汤的了。
作者:
小提琴
时间:
2018-11-13 08:35
包头市范围内所有卖茶汤的都么有九几年那会儿的味道了~~~~这东西找不到了~~
作者:
櫻錵蘰舞
时间:
2018-11-13 08:36
你说的这家是我最爱去的,基本每周带孩子去一次,味道还是儿时的味道。最主要的是环境很不错。
作者:
逗我开心吧
时间:
2018-11-13 08:37
这家是老字号,味道棒棒的,他家的红糖好像是家传便宜的。
作者:
方源建材
时间:
2018-11-13 08:37
我家亲戚!
作者:
百草轩
时间:
2018-11-13 08:38
记得小时候东河区财神庙街(现在的乔家金街)有一家茶汤,真的怀念。
作者:
a940194
时间:
2018-11-13 08:38
不好吃,徒有虚名
作者:
绿林人
时间:
2018-11-13 08:39
太脏太甜
作者:
逆天飞舞
时间:
2018-11-13 08:39
坐标红星,去过多次!挺好的[灵光一闪]
作者:
Venn
时间:
2018-11-13 08:40
难吃死了
作者:
lxm612cn
时间:
2018-11-13 08:41
太难吃根本不是阿谁味只是架了一个老东河的名
作者:
aa斐然
时间:
2018-11-13 08:41
[泪奔][泪奔][泪奔]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