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昔非今比粮管所 [打印本页]
作者: yywx1111 时间: 2018-11-22 20:39
标题: 昔非今比粮管所
昔非今比粮管所
初冬时节,又一次路过铁富粮管所。
几十年前的水塔还在,几十年前的库房还在,锈迹斑斑的铁门,破破烂烂的门头......一眼一眼看过去,竟隐隐然有些触目伤怀。
一晃从铁富高中毕业已是二十八年了。那时铁富老街中心南北路路东的最南端是铁富高中,学校北边隔着一条泥路是铁富中心卫生院,医院后面紧挨着的就是铁富粮管所。
交公粮的时代,粮管所也是乡镇里有数的好单位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到麦口和秋收,收了麦子和玉米之后,每年两次,我常常给哥哥推着平板车,把摞得很高的一袋袋小麦和玉米送到粮管所。如果恰巧表哥在,他就会给称重的和定等级的同事说说话,这样粮食就会多点,等级也会定高点,除去交公粮,还能卖点粮食;出了粮管所的大门,向北不多几步就是繁华的老街,喝碗稠稠的粥、吃一根油条和一盘包子,是那时最告慰肚皮的事。
那时觉得交公粮是天经地义的事——地是国家的,分给你种,收了粮食交出一部分支援国家建设,怎么说都是应该的。
表哥是当了兵转业之后分到粮管所的。印象中他总是穿的干干净净,衣帽也整齐。他也是当时我羡慕的吃国库粮的人之一。
粮管所是很大的一所院子,院子里分为粮库区和职工生活区。经济生活条件所限,那时砖瓦房的职工宿舍是现在的所谓别墅比不了的。我的几个同学当时就住在粮管所亲戚的宿舍里。下了晚自习之后,我们要么继续挑灯夜读,要么回教室改的大宿舍看书或聊天;他们则自由的多——“可以调素琴,可以阅金经”,亦可以打牌喝酒,甚至倚红偎翠到天明。
那时的粮管所和供销社一样,是收入较高的单位。那时,我们的年轻老师找对象,想找个在粮管所或供销社工作的,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铁富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米是作为细粮精粮的面目出现的。我的一位同学说,她小的时候就经常喝米汤、吃面条,长大后才知道——米是碎米,是在粮管所上班的舅舅以饲料的价格从单位买的糠带米;面是粉尘面,是粮管所轧面飞出来的面,作为损耗,职工们内部分的。碎米也是米,粉尘面也是面呀,在那个年代,能经常吃上米和面这样的细粮,羡煞多少庄邻,又是多么幸福的事!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交公粮变成了提留款,后来提留款也不要了,再后来国家开始回馈农民——种地不仅不要粮和钱,国家每年还要给补贴。粮管所也不叫粮管所,用上的,叫国家粮食储备库。很多的乡镇粮管所闲着了、空着了,慢慢的,一些就被卖掉了,变成了一片片商品楼,成了住宅区。
沂河西岸、坐落在宋庄村的粮库还是在的,房子坍塌的差不多了。白埠粮管所踪迹全无,成了繁华热闹的“金色家园”。
铁富粮管所成了“国家粮食储备库——铁富库”,几十年的老库房换了彩钢瓦的顶,依然在用。
那荒凉的大院、破损不堪的混凝土地面,还记忆着昔日的热闹和荣光吧?在周围一栋栋乡村别墅的俯视中,粮管所好似一位耄耋老人,双眼浑浊,步履蹒跚。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时代发展的脚步匆匆,该来的要来,该去的要去——粮管所,我未曾深入的地方,我为什么也会为你,发出一声轻叹?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