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吃货也需有腔调有品味 这位文豪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打印本页]
作者:
Eve_Lw静
时间:
2018-12-13 13:30
标题:
吃货也需有腔调有品味 这位文豪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民国文豪多吃货,这方面留下的文字颇多,并且极为绘声绘色,读之令人垂涎三尺。其中最大的一位吃货,必需是他,只能是他,那就是梁思秋。当时在北京很多饭店、餐馆可以找到他的足迹。他不仅善品,并且能写,他笔下所谈的美食,既有美味,也有风情,平实的文字勾勒出充满韵味的北平市井风俗场景。
在《雅舍谈吃》中,梁实秋记载了在东兴楼吃过的一顿“奢侈大餐”。东兴楼是北京 八大楼之首,1926年夏天,时昭瀛(民国时期外交家,当时正在哈佛大学研究院读书)从美国归来,在东兴楼宴请同学吴文藻、谢冰心、瞿菊农、谢奋程、孙国华、梁实秋等人。时昭瀛委托梁实秋经办,梁实秋指定要30元一座的酒席(当时小学教师的月薪不外30多元),而当时,东兴楼的燕翅席只需16元。订餐时,东兴楼的伴计说:“16元的燕翅席已经足够吃了,菜肴够档次,分量够足,保证吃好吃饱,何必多花钱?”梁实秋执意要30元的标准。
芙蓉鸡片
民国时期一般饭店一桌菜,5元也可以搞定,东兴楼16元的标准已经算贵的了,至于30元可以算奢华的大餐了。开筵之时,菜肴丰盛,珍错杂陈。其中,芙蓉鸡片是筵席少不了的一道菜肴。芙蓉就是蛋白,取鸡胸肉细切成泥,以蛋白搅和,入温油锅摊成片状,片大而薄,薄而不碎,熟而不焦。东兴楼的芙蓉鸡片盛放在盘中,一片片白嫩的形状,上面撒上数根嫩绿的豆苗,翠绿点缀雪白的芙蓉,煞是好看;吃进嘴里,鸡肉泥与蛋白交融,非常嫩滑。酱爆鸡丁、炒生鸡片、炒生鸭片、清炒虾仁、油爆肚仁等虽然几家知名鲁菜馆都有的常见菜式,但东兴楼的最好。即使是最普通的肉末夹烧饼,东兴楼也做得不同凡响,肉末是精心切好的,不是斩碎,也不是绞碎的,质地特别精、特别细。
最让梁实秋满意的是东兴楼珍藏的十年花雕。“最满意者,其酒特佳。”坛盖一打开,一股醇香就飘溢出来,斟在大口浅底的细瓷酒碗里,酒香更浓,醇香扑鼻,“生平品酒此为第一”。
梁实秋还提到北平烤鸭一种特有的发售方式,“除了专门卖鸭的餐馆如全聚德之外,是由便宜坊(即酱肘子铺)发售的。在馆子里亦可吃烤鸭,例如在福全馆宴客,就可以叫右边邻近的一家便宜坊送了过来。自从宜外的老便宜坊关张以后,要以东城的金鱼胡同口的宝华春为后起之秀。在家里打一个电话,宝华春就会派一个小利巴,用保温的铅铁桶送来一只才出炉的烧鸭,油淋淋的,烫手热的。附带着他还管代蒸荷叶饼葱酱之类。他在席旁小桌上当众片鸭,手艺不错,讲究片得薄,每一片有皮有油有肉,随后一盘瘦肉,最后是鸭头鸭尖,大功告成。主人高兴,赏钱两吊,小利巴欢天喜地称谢而去。”
梁思秋常去的还有“厚德福”,梁家是这家饭馆的股东之一,渊源颇深。北平前门外大栅栏中间路北有一个窄窄的小胡同,走进去不远就走到底,迎面是一家军衣庄,靠右手一座小门儿,上面高悬一面札着红绸的黑底金字招牌"厚德福饭庄"。看起来真是不起眼,局促在一个小巷底,没去过的人还是不易找到。
铁锅蛋
厚德福的铁锅蛋是烧烤的,所以别致。当然先要置备黑铁锅一个,口大底小而相当高,铁要相当厚实。在打好的蛋里加上油盐佐料,羼一些肉末绿豌豆也可以,不成太多,然后倒在锅里放在火上连烧带烤,烤到蛋涨到锅口,作焦黄色,就可以上桌了。这道菜的妙处在于铁锅保温,上了桌还有滋滋响的滚沸声,这道理同于所谓的"铁板烧",而保温之久犹过之。
梁实秋还提到了他喜欢的一家饭馆致美斋,他认为“馆子里卖的馄饨,以致美斋的为最出名。致美斋又称致美楼,为北京八大楼之一,在关于八大楼的争议里,有人认为致美斋算是八大楼之一,有人则坚持“斋”通常以糕点闻名,不能算作八大楼之一。如今被遍及承认的一种说法是:致美斋是致美楼的前身。光绪二十八年,位于前门外煤市街的致美斋扩大规模,增设致美楼。致美斋虽没有以“楼”命名,但却被默认为八大楼之一。
翻毛月饼
致美斋面点在京城餐饮业中非常出名,御厨传人王希富先生父亲就是致美斋的名厨,最拿手就是翻毛月饼,“这月饼半斤一块,洁白如雪,温润如酥。虽说是酥皮,可包里包外没落一片残渣碎片,恰似和田白玉琢磨而成。切开再看,那心馅果料新鲜、均匀,糖面搓得散落酥松,红绿白黄,色泽喜人。”
煎馄饨
梁实秋最激赏的是致美斋的煎馄饨,他写道:“每个馄饨都包得非常俏式,薄薄的皮子挺拔舒翘,像是天主教修女的白布帽子。入油锅慢火生炸,炸黄之后再上小型蒸屉猛蒸半晌,立即带屉上桌。馄饨皮软而微韧,有异趣。”
羊头肉
下面这段文字是我看到的吃货文中最动人的:“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成得得那一段期间。我曾痴想北平羊头肉的风味,想了七八年;胜利还乡之后,一个冬夜,听得深巷卖羊头肉小贩的吆喝声,立即从被窝里爬出来,把小贩唤进门洞,我坐在懒椅上看着他于暗淡的油灯照明之下,抽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横着刀刃片羊脸子,片得飞薄,然后取出一只蒙着纱布的羊角,洒上一些焦盐。我托着一盘羊头肉,重复钻进被窝,在枕上一片一片的羊头肉放进嘴里,不知不觉的进入了睡乡,十分满足的解了馋瘾。”
在这里,梁实秋提到了北平深夜小贩的叫卖声,这真是乡愁的滋味。老北京人会听着声音过日子,因为每一种叫卖声都有本身特定的旋律,只要听到这个调子,老百姓就知道是卖什么东西的小贩来了,这是一座生活在旋律中的城市。叫卖声也各自不同。一过春节就会有卖糖葫芦的声音,花开时节就会出现“玉兰花来,茉莉花——”的叫卖声, 一喊出去,半条胡同都能听见。盛夏时最诱人还是这个声音,“酸梅汤,桂花味……”秋天你会听到卖秋海棠和柿子的吆喝声。除此之外,用来吆喝、叫卖的响器还很多,有一种小响器叫做“冰盏儿”,其实是用生黄铜制成外面磨光的碟形碗两只,夏季时卖冰镇果子干、红果糊子膏、雪花酪的都用这个小响器来吸引顾客,“嘀嘀、嗒嗒”声音像露水一样清凉。
如今,老北京这些美妙的吆喝声和很多美食与小吃都已经踪迹难寻了,随着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崛起,一座充满了市井烟火气和温暖人情味儿的北京似乎也渐行渐远,我们唯有在民国作家们的文字中感受它们的魅力。实际上,餐饮是一部是最生动的社会生活史,这里有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所以,让我们做一个认真的吃货吧!
说明 : “京味儿”是北京晚报资深记者张鹏的头条号专栏,全部为原创文章,内容以名人专访、北京故事、人物特写为主。如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微信号zp535797667。
作者:
qwa524059
时间:
2018-12-13 13:30
梁实秋文中提到的这些北京美食,即使现在饭馆还在,也大多不是本来的滋味了,至于街头叫卖的小吃,更是已经绝迹多年,实在令人唏嘘。
作者:
枉费心机
时间:
2018-12-13 13:31
梁思秋,梁实秋,是两个人?还是同一个人?
作者:
Ericchen
时间:
2018-12-13 13:31
大哥,躺在床上抱着肉在被窝里嚼啊。您这卫生习惯也太差了吧。您太太对此视而不见?
作者:
nh7xqg60qg
时间:
2018-12-13 13:32
我最喜欢他写的“核桃酪”,一直想尝试做,但没有与之相配的容器,迟迟没有动手。
作者:
中裕一汽丰田
时间:
2018-12-13 13:32
正在重温。
作者:
佰般娇媚
时间:
2018-12-13 13:33
很多菜非北京土著菜
作者:
忠信镇人
时间:
2018-12-13 13:34
你咋不比比那会的物价呢
作者:
远航
时间:
2018-12-13 13:35
吃不到本来的味了!
作者:
apaul
时间:
2018-12-13 13:36
转发了
作者:
yinghuo
时间:
2018-12-13 13:36
白水羊头
作者:
ChenB1n。
时间:
2018-12-13 13:37
不错。
作者:
黑玫瑰
时间:
2018-12-13 13:37
北京已经不是北京人的地方了。。。
作者:
天热打肋赤
时间:
2018-12-13 13:38
铁锅蛋好像梁先生说是豫菜。
作者:
黑玫瑰
时间:
2018-12-13 13:38
吃货
作者:
“黑名单”
时间:
2018-12-13 13:39
口水横流啊。
作者:
方源建材
时间:
2018-12-13 13:39
转发了
作者:
桃梅
时间:
2018-12-13 13:40
转发了
作者:
aa斐然
时间:
2018-12-13 13:41
转发了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