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车市冰封!原因却在冰山的水下
[打印本页]
作者:
四叶草精灵
时间:
2018-12-22 08:43
标题:
车市冰封!原因却在冰山的水下
我们上次说到,最新出炉的经济数据中,消费数据比拟去年同期出现了下滑,市场的共识是说:别看我,全怪汽车行业!因为在全社会零售额傍边,汽车销售额占比超过了1/4,权重这么大的一个商品,它同比下滑了10%,那对整体消费的拖累是一目了然的。
不外我们想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汽车行业下滑了10%呢?
事后找理由是容易的,什么此前油价太高、购置税减免等补助取消、宏不雅观经济的影响,甚至还有人说是新能源造成了冲击——这个理由一听就很好笑,新能源本身就是包含在汽车销售傍边的,这就比如球队表示不好,你说是引进的外援对球队造成了冲击。
让业内更加困惑的一点,是大数据的统计。美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已经突破了800台,中国现在是千人150台摆布,差这么多,按道理是巨大的空间和机会啊。但这里有个问题,经济阶段不同,财富水平不同,你得去看人家的人均GDP在8000-10000美元这个阶段,汽车的千人保有量,这才符合中国的现阶段国情,因为我们本身是在2015年突破了人均GDP 8000美元的关口。
按这个标准,我们来看一下日韩,他们人均GDP在8000-10000美元这个阶段,汽车千人保有量在200台,而我们现在大概是150台摆布。这可是文化相同、收入水平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同,甚至是拥堵程度都相同的东亚经济体,一切都相同,数据上至少30%的增长空间,可是你怎么竟然还能下降10%呢?
看起来完美的推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这里面最关键、最核心、最可靠,但是却被几乎所有人都忽略的重要细节,是人口结构。
也就是说,财富水平是完全一样,人均GDP为8000-10000美元,但是达到这个水平时,各个经济体的人口结构和平均年龄是不一样的。
美国在1975年撞线,当时他们的全社会人口年龄中位数是25-29岁。
日本是1978年达到这一标准,当时他们年龄中位数是30岁摆布,韩国1992年达到这个标准,年龄中位数也是25-29岁。
中国达到相同标准,是2015年,年龄中位数是35-39岁。
试想一下,一个人30岁摆布,年轻、有钱、刚刚组建家庭,这种情况对汽车的需求,和另一个40岁摆布的人对汽车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
。粗糙的人均GDP数据没有告诉你,人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举一个例子,这些年外卖增长速度非常快,你去随机采访,十个人里有九个人必然说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因为外卖平台的创业创新,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可是,如果你去看日本的数据,60年代到90年代,日本便当同期增长了14倍,便当就相当于是中国的外卖。可是阿谁时代哪有什么移动互联网和外卖软件平台啊!
这背后真实的原因,就是社会的结构在发生着变化,日本当年是单身人群变多,社会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带来了生活习惯的变化,最终衍生出来的便当增长只是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现象,而不是原因。
由此,从社会结构的演化,你去重新思考汽车行业,必然会有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大路货不雅观点的不同凡响的启发。我们下次节目,会再从别的一条线,就是科技演化的线索,再继续和你讨论有关于汽车行业的新发现。
(数据搜集:杨湘渝、许尔悦;日本外卖数据出自挚信本钱张津剑先生公开分享)
作者:
杨君
时间:
2018-12-22 08:44
总体经济不好,消费者手里没钱,用车成本高,油价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各种无理限行,随意升级的排放标准,各种脑袋发热即兴创作的奇葩制度,楼下补充一下……
作者:
aa斐然
时间:
2018-12-22 08:45
人均GDP8000美元?我又和马云平分财产了
作者:
优姿、
时间:
2018-12-22 08:45
你忘了一点日韩人均GDP10000美元的时候相当于现在20000美元,美元也存在货币贬值。
作者:
小曦
时间:
2018-12-22 08:46
主要是没钱,并且汽车不是刚需,就这么简单
作者:
一(10)班
时间:
2018-12-22 08:47
国内的消费大户北上广深,花钱都上不了牌照,谁还买车
作者:
潇洒的我
时间:
2018-12-22 08:47
中国的经济环境不好!养车成本太高了
作者:
你与我相似
时间:
2018-12-22 08:48
车辆增速下滑,多好的事情啊,如果一直增长,估计以后整个中国都是露天泊车场,最好是汽车保有量减少。中国的人口密度要比美国高出太多了,中国的城市结构布局跟美国的也不一样,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才是出路!如果你在成都生活,你就知道出行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还是私家车出行了!
作者:
346131685
时间:
2018-12-22 08:49
房价涨的太高了,本来能买一辆车再首付一套房,现在一套房首付还不必然够,哪还有钱买车[抠鼻]
作者:
卧雪舟
时间:
2018-12-22 08:49
在中国讲人均GDP,就是耍流氓
作者:
nh7xqg60qg
时间:
2018-12-22 08:50
我曾经本身脑洞大开了一下,房子不花钱,由政府统一给分配,那我一年的这些钱能过上多好的生活啊,现在挣钱一半还了房贷,剩下的一半还得交物业费暖气费,孩子的学费,真正本身能剩几个钱?现在出去吃顿饭都得想半天
作者:
黄惠明
时间:
2018-12-22 08:51
多年来我车一直洗的很干净,本年很脏很脏,没钱洗车,没钱保养,甚至车脱检了一段,没钱没时间,这是现实。换车也想,钱在哪里呢。人前外边光鲜,大家以为是有实力的成功是人士,口袋比脸干净多了。哈哈
作者:
曾小觉
时间:
2018-12-22 08:51
汽车产业不要老想着赚自已人的钱。应该向日韩学习,提高竞争力,赚全世界的钱。国家再救车市,汽车行业永远成长不起来。是时侯让一些汽车产家倒闭了。
作者:
海跟天空失踪了
时间:
2018-12-22 08:52
被几乎所有人都忽略的重要细节,是人口结构。也就是说,财富水平是完全一样,人均GDP为8000-10000美元,但是达到这个水平时,各个经济体的人口结构和平均年龄是不一样的。--另类视角看市场
作者:
桃梅
时间:
2018-12-22 08:53
当前经济形势情况下失业严重,进行大额交易是不明智的
作者:
蒙面
时间:
2018-12-22 08:54
对于一辆10万元摆布的家用车,算上折旧,评价一年的使用成本至少要三万多元,对于年收入低于十万的家庭,买车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问题是,中国年收入大于十万元的家庭占比有多少?
作者:
梦女孩
时间:
2018-12-22 08:55
中国的人口财富结构决定了,有能力买车的差不多都买了,剩下的都是困难群众。
作者:
nanaxiyan
时间:
2018-12-22 08:55
汽车消费的前提是收入,只要老百姓对未来收入预期乐不雅观,不仅仅是买车,买房钱都没问题。现在中国的问题是房价涨,小孩教育费用涨,医疗费用涨,养老支出涨。什么都在涨,收入却在缩水,你让老百姓咋消费?
作者:
554006271pp
时间:
2018-12-22 08:56
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过度发展的汽车产业,矛盾难以调和。还好有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的价格杠杆-油价[呲牙]
作者:
郝爱君儿
时间:
2018-12-22 08:56
房价。医疗。教育。养老。收入。比力才知差距。人家不动。我们发展二十年再比。
作者:
emmachang2010
时间:
2018-12-22 08:57
从分配的角度来看,美国人均收入是纺锤型中产阶层为主;我国是金字塔型底层人数最多。购买力不足。从税负角度来看,美国的车价是我国的一半,税负较重!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