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知乎高赞:我们这代人对房产的执念,在后代看来就是个笑话! [打印本页]

作者: Martin.    时间: 2018-12-27 19:52
标题: 知乎高赞:我们这代人对房产的执念,在后代看来就是个笑话!
感谢您的关注,为了可以让您接收更多消息,我们又开通了另一个公众号:明知财经(mingzhicaijing),欢迎大家添加关注!
来源:知乎,作者:匿名



“家里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套房是怎么的一种体验?”—— 这是知乎上一个浏览超600万的话题。小编家没有,所以找了这位作者来告诉他。但是答案也许会出乎你意料,他说家里有十套房也有可能一事无成,他说张口闭口我家多少房会被嘲笑,他还说房子真不是什么好资产。内容非常颠覆,进来看看吧!













我不觉得这样家里有很多套房的孩子有多厉害。大家大可不必羡慕他们。



我爸妈以前在成都有10来套房,包罗商铺、普通住宅和酒店式公寓,后来在美国也买了house。那段时间,我爸非常严肃地跟我说:「你有大好前途,所以股票这类东西碰不得(后来的中国房产和股票性质类似)」。



我当时纳闷,我一小孩,账户上就几万块钱,就算亏完了也不是什么事。后来才明白,我爸是怕资产的涨跌起伏会充斥并占满我的整个心智,让我无心学习和创业,最后落得除了房证和砖头以外,一事无成。



现在看北京不少坐吃山空又没有什么文化的拆迁户小孩,其中一个成天混贴吧到处说本身家里多少套房,喜欢找他家隔壁的211大学的女孩加他微信,结果没人看得起他,在网上加他的几乎都是房地产中介。很感激当年的本身没有入手金融和房产。



到美国去之后,特别是考上了好的大学,整个人接触的世界突然大了太多。每次看国内的媒体,以及和完全在中国大陆长大的同学聊天,感觉这代中国年轻人都有虔诚的信仰:房子教。













房子在一个美国同龄人的话语和思维中,有5%的比例就已经很大了,大多数人是小于1%的,或者完全不考虑买房的。并不是因为买不起(在美国一般城市,房子总价约等于5-6年的收入,在大城市约等于10年的收入,比中国年轻人买房容易十倍)。



但即便是这样,很多美国人都觉得,要花5年的收入来买一堆木头水泥砖头?我才不干呢!但是在中国年轻人心里,房子就是命。我现在都觉得真不成思议。



1



有一位刚从中国来波士顿读书的同学,总是喜欢说本身家里在北京有十几套房。这是真的。但是来得久一点的同学们一般都看不起他。



为什么呢?举一个假想的例子:这就像一个非洲最穷的地方的土著来中国,一开口就是「我家屯了一万袋大米」一样。中国的社会发展早就过了大面积饿死人的时期,所以家里的米够吃就行了,没有人比谁的大米多。



但是,这位非洲的同学所处的社会,还处在阿谁发展阶段,所以就觉得大米越多越牛,囤积越来越多的大米就是人生最高追求。



你跟他说房产证比大米高端,他根本理解不了,因为「产权」是基于法制体系的。如果他的社会连法制基础都还没有建立,那产权这个词他根本就无法理解。他会觉得中国人追求的东西都很虚。



是啊,什么能比大米更刚需呢?和大米比拟,什么不虚呢?但是越刚需的东西,其实往往越low。













同样,在中国,大家还在一种衣食住行,特别是住(房子)和行(车)还比力紧缺的情况下,所以大家就比谁家砖头多。我之前和一个民营企业家聊天,我问她的追求就是多买几套房吗?她说不。



我还以为她开窍了。结果她说,除了住宅还要买商铺。。。我说能不能有点更高的追求?她表示不解。沉默一会,她说还可以买理财产品,或者投资股权赚更多的钱。



其实在我看来,她无法理解发达国家年轻人的更高的追求,就像无法理解「房产」这个概念的非洲兄弟一样。



这就像例子中的非洲兄弟说:「我知道你们觉得追求大米low,但是我并不是那种只追求大米的人,我还追求玉米、小麦、馒头。我不只大米要比别人都多,我还要玉米、小麦、馒头都比我周围的人多,这样才算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去也是比房比车。整个这个思维的框框,在美国人看来就很村。就像中国人看那位非洲兄弟一样,不知不觉表露了本身的国际社会阶层。



有人会问,不比房子车子,那这一代的发达国家年轻人都比什么呢?我经常试图解释他们追求的东西,但是大陆长大的同学基本都已经无法理解了...或者他们的反应是:「这些东西太虚了,太不刚需了!」这反应和非洲同学多么的相似。



2



那么美国人都追求什么呢?我来讲一讲:



这一代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有钱也不比房、车。甚至不比钱。比如美国年轻人基本不关注扎克伯格的身价,而更关注他的贡献。



在美国名校年轻人的价值不雅观里,你所做的事情本身,比你因为做这件事情而挣了多少钱要重要得多得多。而这在中国好像刚好相反。



扎克伯格本人对名牌服饰、豪车、多套房产的不屑,在美国年轻富人的圈子里,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极具代表性的。我也认识很多家庭很好的白人,包罗名校教授家庭和对冲基金经理家庭,他们的儿子不仅不屑于考虑房子、车子、名牌,甚至连女生的外表都不那么看重,至少不是选女伴侣的第一标准。



比如我的一个家境优渥,且长得比力帅的犹太伴侣,当我告诉他中国还有很多名校毕业的年轻人结婚时,把房子车子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把女性的表面当作第一重要的考虑因素时,显得很诧异。他说那至少是美国两代以前(爷爷辈)才有的老旧文化了。



特朗普(我们的爷爷辈)代表的是美国两代以前的传统经济(地产、石油、传统金融等)。他所代表的这部分经济实体,大致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已经走过了其顶峰。



1960年代开始,美国的文化革命就培养了一大批对地产、石油和传统金融(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以及对这些行业的老旧文化(穿名牌、买豪车、屯地产、找美女结婚等)不屑甚至抵触的年轻人。这部分人就是我们父辈这一代的美国人。



从特朗普成长的时期算起,我们这一代的美国同龄人,已经是美国的第三代了。













而这一代(第三代)年轻人中富有的阶层(扎克伯格、Larry Page, Drew Houston等为代表)几乎不给特朗普时代的文化留一点情面,事实上双方在文化上经常对立(我不谈政治)。



比如我的某一任前女友(美国出生的华裔),已经连续10年抵制电影院了,此间没有买过一张电影票。她认为好莱坞的制片产业和院线产业是上一代人的产业,里面有一些她反对的价值不雅观。



我们不要小看扎克伯格公开拒绝穿名牌的行为。这是带头对一系列老旧产业和老旧文化的抵制。也不要小看以他为代表的一众年轻富豪拒绝与没有接受过顶级高等教育的女性(哪怕颜值再高)交往的表示。



这不只是年轻富豪和老一代富豪之间的个人偏好的问题,更是新旧世界的文化更替的一个表现。现在看来,新文化在美国年轻人,特别是名校年轻人中,已经占了绝对主流。



而刚到美国去的中国学生,就显得很异类。其中不少还拿着豪车和房产来证明本身的价值,真的是给我们丢脸。就像一个从非洲(不好意思又因为举例需要黑了非洲)农业社会来的哥们,带了一张照片来现在的中国,见人就指着照片说,你看我家有多少把锄头。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我们前面讲的,在美国年轻人的价值不雅观中,「你所做的事情,比你因此赚的钱要重要得多」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想给大家看一段比来在北美一名校家长群引起共鸣的文字。













大家可以品味一下小儿子Richard说的那句话,中美名校年轻人的主流价值不雅观的不同,好像都凝聚在此了。



3



最后,我们这篇文章不是讨论「买房」好不好。从没有房产到拥有一套自住的房产,对于每个中国年轻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进步!但是,我们这里并没有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是在回答题主的问题「家里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套房是怎么的一种体验?」,是在讨论「有很多套房」的情况。我们的结论是:这群家里有很多套房的小孩,并不厉害,也不必然有光明的前途。



第一:家里除了房子,没有其他别的重要资产和事业的小孩,哪怕在一线城市有十几套房子,他们中大多数(虽然不是所有),是没有本身的事业的,有的甚至一事无成。



他们今后也几乎无法开创事业,因为成就事业是需要动力的。这就是为什么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最好的国家,进入工业时代后,大都成为了最穷或者次穷的,比如南美的一些国家。这个在历史地理学里叫做「资源陷阱」。













第二:拿房子跟人比其实是一种落后文化的表现。开口闭口就「我家在北京有XX套房」的人,其实在国外大家都看不起的。



第三:房子真不是什么好资产,并且在社会中很不安全。有渠道的人都diversify了,只剩没有任何渠道和背景的只有傻持着房产。看更多加微信:zhanglin1866 所以同样有很多套房,看房子占其整个人的事业、资产、收入的比例。占比很高的,一般其实是中国的底层。越靠近中心,钱越不值钱。房子就更不提了。



现在中国人觉得有很多套房的人特别厉害,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那么厉害,只是大家处在这个历史阶段,思维被房产这个概念束缚了罢了。



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就不会那么在意房产了。就像我们已经过了饿肚子的阶段了,就不会觉得家里放 10 袋大米的人比家里放 1 袋大米的人厉害多少一样。



4



加一个对比。美国其实并不算特别发达(按均值算)。拿美国做对比还不够彻底,如果我们把人均收入更高,社会发展更厚实的北欧加入这个对比,就非常明显了。



北欧人极度看不起比钱、比房产、比资产的人。在北欧,对于所有人(包罗失业的、存款为负的),衣食住行、教育(甚至教育公平)几乎完全、无条件地解决了。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社会,比如开汽车容易被骑自行车的鄙夷(因为不环保),所以北欧上班开车的越来越少。



钱、资产,真的是够用了就行。就像我们不饿肚子了,家里的米就是「够用就行」。一个国家的人民长期不缺衣食住行了,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够用就行,包罗钱。













5



这一代中国年轻人信仰的「房子教」,会彻彻底底给这代人打下烙印,直到他们去世,都解脱不了。二、三十年后,我们会被我们的子女吐槽。就像经历过赤贫人生的暴发户,喜欢点一桌子吃不完的菜来显摆。



同样的,持有多个房产并自鸣得意的人,在未来也是会被下一代人看不起的。其实不消比及下一代,这一代有长期海外经历,且有点文化的人,比如高晓松,已经很看不起这样的人了。



当国家这波产业升级的政策逐渐落实以后,我们这代年轻人对房产的执念,在今后的年轻人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作者: lanesy    时间: 2018-12-27 19:52
少灌毒鸡汤,从人类社会文明诞生开始,房产和黄金作为财富最安靖的保障手段几千年来古今中外都没有变过,贵族如此,百姓如此,商贾亦是如此,到了我们下一代就变了?
作者: flashmm    时间: 2018-12-27 19:53
你可能忘记了扎克伯格,特朗普爷爷,还有包罗比尔盖茨的大豪宅了。我想说价值不雅观来看,中国年轻人确实更看重房产,但也是和中国房产比来十年暴涨的影响密不成分。美国人不买不是他们不追求房产,而是买来也不升值可能还会跌,还不如租房划算。等哪天中国房产白菜价了,中国青年也会有更多元的追求。
作者: 儿是爸!别打    时间: 2018-12-27 19:54
重视房子是目前中国的大环境完成的,这跟市侩但是也没什么不合错误,只是社会和价值不雅观发展的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不要用“先进”的2812年的价值不雅观来评价2018年的社会,就像不要用2018年的价值不雅观来评价唐朝时候的社会。这么做的人非坏即傻。
作者: 2030hy    时间: 2018-12-27 19:54
不得不说作者的不雅观点超过了国内主流的高度,有必然的道理。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都到这个高度了还存在鄙夷链呢?欧美注重价值产出鄙夷——国内重视房产——鄙夷非洲重视粮食。其实有什么好鄙夷的呢?所处的大环境不一样罢了,就像我们学历史时老师常常强调的“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不该该用当代的眼光去评判历史,同样我们也不该该用国外的现状来评判国内的现状。很多事情只是不同,没有对错,如果你觉得荒谬,那只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地了解它的原因罢了。
作者: 小曦    时间: 2018-12-27 19:55
一个房子,耗尽几代人的血汗,值吗?
作者: yjy517000    时间: 2018-12-27 19:56
可能我层次低理解不了您的大论吧,我在中国生活工作,你告诉我国外怎么怎么滴,让我做一个掩耳盗铃的人么?当别人住大房子开豪车的时候,我安慰本身,没事,人家国外都不比这些的??物质生活都没达到满足,就让我们开始满足精神生活,夸张的说你让一个都吃不饱肚子的乞丐去听一场音乐会?乞丐拿音乐会门票换馒头,你却笑话,呵呵
作者: 长相厮守    时间: 2018-12-27 19:56
国家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所以这种横向比力其实意义不大。就像如今的年轻人要结婚,没房子行吗?我伴侣终于要和女伴侣谈结婚了,结果却是「房贷我不想还」,还要十多万的彩礼。你会说女性堕落,男性没有更好的条件,满足不了女性的要求。但这是你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吗?你所处的环境限制了你,有多少人可以自由呢?多少人挣扎在银行和婚姻之间?不是大家不追求更高尚的东西,是因为大家没条件去追求,而有了条件的却又容易被以往的文化、习惯、思维限制住。所以当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搞经济、解放思想……唉,有点官方了[捂脸]
作者: yeli920    时间: 2018-12-27 19:57
(在美国一般城市,房子总价约等于5-6年的收入,在大城市约等于10年的收入,比中国年轻人买房容易十倍)?你是混的有多惨,100年的收入才够买一套房子。在中国,但得努力一点的年轻人,10年的收入也够买房子了吧!(注意原文是说的收入,而不是积蓄)
作者: xingdong000    时间: 2018-12-27 19:58
呵呵,可惜的是,扎克伯格的无牌T恤实际是定制,价格几千美金一件,美国大都市房产,依旧价格高到一般人买不起,次贷危机到底是什么?不还是美国很多穷人都想贷款买房,然后付不起房贷破产的故事?从古至今和平年代,房产依旧是最贵的财富之一。
作者: yangruixia    时间: 2018-12-27 19:58
唉有什么看得起看不起,脱离物质谈精神就是空中楼阁,房产是中国现阶段最佳的投资品。现在持有房产的都是人生赢家!现在海外有啥可值得羡慕的,你动动他的奶酪试试看,那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做没本质!
作者: 团子宝贝777    时间: 2018-12-27 19:59
每一代都有让人疯狂的东西。以前五六十年代的身份属性,晚一点七八十年代的消费品,后来到现在的房产。不外无论怎么变,地皮+好地段,必定是亘古不变的好东西。你说二十年后房产不值钱,那还得看所处地段是不是在经济核心区,还得看持有成本(物业,税等)。要说崩盘或者持续无天花板的涨都不靠谱。常识问题
作者: Venn    时间: 2018-12-27 20:00
当我告诉他中国还有很多名校毕业的年轻人结婚时,把房子车子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把女性的表面当作第一重要的考虑因素时,显得很诧异。他说那至少是美国两代以前(爷爷辈)才有的老旧文化了。——这个是由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美国毕竟比中国发展快几十年。未来三十年中国必定超越这些物质化的追求,转而变为心灵上的关注!
作者: zmlczs520    时间: 2018-12-27 20:00
看到评论好多搞房产的人在据理力争,但是这一天毕竟回到来。至于什么时候到来,要么人均GDP达到了某个值,要么群众的价值不雅观得到了洗礼。这一切都很难,需要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来改变,但是终会改变的。
作者: 阿科    时间: 2018-12-27 20:01
二十年后房子真不是那代人的困惑,因为人口会迅速下降。
作者: thatthat    时间: 2018-12-27 20:02
作者写得很明白了,回答的是家里有多套房子是什么体验,(不是有没有房)他的如实体验罢了。物质和精神到了必然的层次和眼界而产生的体验,回答紧扣标题问题,又没有跑题。部分人其实不必愤怒。他是早已解决了最基本的刚需还有多余盈余之后的真实体验,也是大实话,不必愤怒如此。人的物质和精神或视界到了必然的台阶,想的和追求的东西会不一样,这很正常。
作者: 灬执手写童话灬    时间: 2018-12-27 20:02
不结合国情,说国外如何如何,房子绑架了太多附加的东西,,丈母娘,医疗,教育,投资……到真的有一天房 子不炒了,大家都没有了莫名的恐慌,那才能停止对房的追求!
作者: o零o    时间: 2018-12-27 20:03
看到这篇文章很愤怒,我家庭收入一年挣5,6十万,钱都不够用,怎样才能做到钱够用就好?房子,保险,子女教育,哪个能让你钱够用?嗯,你钱够用了,多余的钱分给我啊!
作者: 蓝蓝天空    时间: 2018-12-27 20:03
这样的鸡汤真的很酸。有房子不代表生活质量就差,至少在中国,有房子的比没房子的生活质量要高的多。
作者: 512    时间: 2018-12-27 20:04
从开篇看到您家成都十几套房子,又在美国买house,就注定你和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用你的例子来解释一下,你拿房产证和非洲兄弟炫耀,结果人家说我连饱饭都还吃不上呢,要房产证有P用?!这个道理,老话怎么说来着,叫“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建议您有时间又有热情的话,就去游说和您一个阶层的家里十几、几十套房子的人把富裕的资产捐出来做公益吧!按你的话,有意义。
作者: Venn    时间: 2018-12-27 20:05
少点鸡汤,国内房产泡沫之前,全世界最大的房产泡沫是美国房产![捂脸][捂脸][捂脸]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