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不是我不想管,实在是工作太忙了~抽不出时间啊!
诶~不都说男主外、女主内吗?教育孩子,妈妈应该承担更多吧?
妻子老是抱怨我不管孩子!我一管,她又在旁边碎碎念~搞得我心烦!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曾经公布了一项《小学生父亲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结果表白:父亲更多担任“供养者”而非“养育者”的角色,有22.0%的父亲很少“拥抱、亲吻孩子”,有超过三成的父亲不会对孩子说“我爱你”;
对孩子的学校教育关注不够,很少“参加学校家长会”的父亲占到总数的40.3%;“了解学校各项活动及进展情况”的父亲只占35.5%;“与孩子的老师交流、通话,了解孩子在校表示”的父亲为27.0%;而“作为家委会成员或家长代表,经常为学校出力、出谋”的父亲仅有6.7%。
在动物世界里,所有的雌性都比雄性在子女抚育方面的投入要多得多。人类也不例外。
父爱不同于无条件的母爱……父亲最宠爱的是那些最符合他的期望的孩子……
人的身份感的基础为体验到本身是本身力量的主体和动因;能把握自身之内及之外的现实,即能够发展客不雅观性和理性。
——《健全的社会》
只有当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领域同时发生变化时,社会才会进步。任何局限于一个领域的进步都会伤及整体的进步。
某件事是让你感到头疼还是浑身是劲,不同在于我们是否自愿选择了它,以及我们是否愿意为之负责。
一个健全的社会必需像如今为儿童提供上学的机会一样,为成年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与孩子沟通的小技巧
“六要”
1.要时常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具体的话语表彰孩子。
2.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并如实地表达父母本身的感受。
3.要给孩子发泄负面情绪的机会。
4.要建立对孩子的信心,并时常鼓励孩子:“你必然能做到!”
5.要和孩子共同讨论方法,解决问题。
6.要不雅观察孩子的细节,注意孩子的需求,时常保持孩子愉悦、轻松的表情。
“六不要”
1.不要选择在情绪不稳或情绪失控的状态下与孩子沟通交流。
2.不要武断、暴躁地想把问题彻底解决,这样反而会火上浇油使问题复杂化、严重化。
3.不要将工作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传递到孩子身上。
4.不要用专横严厉的语气甚至是脏话粗口来管教孩子,更不能随意体罚孩子。
5.不要在遇到问题时和孩子互相抱怨,简单地判断是非对错,这于事无补。
6.不要用“你真傻”、“你好笨”、“你没用”等否定性语句。
(来源:网络)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