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冬季餐桌上必备的美食,即将逐渐消失的晋南民间传统手工粉条制作
[打印本页]
作者:
MONKEY
时间:
2018-12-29 11:12
标题:
冬季餐桌上必备的美食,即将逐渐消失的晋南民间传统手工粉条制作
山西省晋南地区的农村每到了冬季,农民都有做红薯粉条的习惯,本地黄土地上生长的红薯品质好出粉率高,制作的红薯粉条是一年四季农民餐桌的不成缺傲幽美味佳肴。待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后,老手艺人砌一个炉灶,架一口大锅,摆两口装水的大缸,再请几个帮工,就开始开工做粉条。
粉条因为用的是红薯粉,并且是手工加工,所以其口感上有筋道、有嚼劲,并且耐煮,干的时候比力脆,因为原料只有红薯淀粉,晒干以后很脆,用手轻轻一抓就断,并且晒干后不易返潮,纯红薯漏出来的粉条颜色较深,猛一看貌似发黑,干嚼时有红薯淀粉的味。制作传统粉条,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既是体力活,又是手艺活,需要五六个人共同协作。
揉红薯面基子,需要几个男子汉同时挽起袖子,围着大盆用胳膊在里面不竭地蠕动,使粉子能充分的搅拌均匀。他们围着盆半弯腰反时针转动,边转边搅,他们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这样节奏感强更好用力吧。
图为一位老把式在看面基子能否加工了,不要小看这关键的一步,看不好在加工时就会出现断线,造成很多的浪费。
这是传统的加工,一手拿瓢,一手用手在瓢沿上轻轻捶起,粉条边随着师傅的震动,缓缓地从漏空中落入滚开的锅内,一旁捞粉条的师傅,像炸油条拨锅一样,把粉条用长筷子打捞到一边,顺着锅沿捞到锅台边放着的凉水盆内。
手工粉条的传统制作方法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都是由机械代替了手工敲打。将和成稠稀合适的红薯粉团漏成粗细均匀的粉条,漏下的粉条直接进入烧开的水锅里。
这时,要有人负责用细长的竹棍搅拌,以防粉条在锅内粘连。待煮熟后,要马上捞进旁边的冷水缸中冷却。
图为冷却后的粉条由锅边的师傅,把这些粉条整理得基本整齐后,穿在一个细棍子上。
图为一位师傅正在用一根竹棍将冷却后的粉条串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理顺粉条,也便于挂起晾晒。
手工粉条的制作还要选好天气,必需在零下3-10度的晴朗天气来制作,因为要经过冰冻,且要冻透才好吃,才更有劲道,久煮不烂。在晒干前,一女子将挂满粉条的竹竿集中到一个棚子中冻上一夜。这种完全利用自然天气加工的粉条吃起来的口感会非常好。
图为一名女子在太阳光下整理晾晒的粉条。
如果天气晴好,经过一两天的晾晒,粉条就晒干了。图为一工人在将晒干的红薯粉条装车,准备运回家中储藏。喜欢看更多的故事请点击关注
作者:
小叮
时间:
2018-12-29 11:13
转发了
作者:
小祝
时间:
2018-12-29 11:14
环保型
作者:
阿科
时间:
2018-12-29 11:15
转发了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