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为啥说教育改革是“戴着镣铐跳舞”,没有应试就没有本质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金陵侠    时间: 2018-12-30 16:14
标题: 为啥说教育改革是“戴着镣铐跳舞”,没有应试就没有本质教育?
接上一篇文章《没有应试的教育是“耍流氓”,英美国家都学习中国教育模式》,如有需要,请关注“小猪话教育”查找往期文章阅读。

现在的教育改革是“戴着镣铐跳舞”,没有应试就不是真的本质教育。





本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我们学生的阅读你能力、写作能力却越来越弱?为什么我们很多学校依然还是“口头上大喊本质教育,而实际上却搞应试教育”?为什么在我们基层教师不把“不雅观摩课”中学到的教学方式自觉地运用于“常规课”呢?前不久,网上两条消息大家应该还有印象,一条是“陪娃做作业心梗”,有家长感叹:“陪娃写作业?算了吧,想来想去还是命更重要。”另一条是“女老师边等公交车边批改作文”。按理说,“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应该是“三赢”,大家皆大欢喜才对,为什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一政策总是落不到实处呢?





从教20多年,笔者对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了然于胸,无意为应试教育翻案,笔者举双手坚决支持本质教育,并坚信本质教育这个大标的目的是符合当今社会潮流的。然而,在现有国情和人才选拔与评价模式下,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在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在依靠高考成绩选拔人才的当下,不从升学选拔体制与教育评价手段改革开刀,应试教育就依然有其现实而肥沃的土壤。





可以说,只要学生成绩直接和老师或学校考核挂钩,考试选拔制度还存在,减负就很难真正实现。试想,大家都想让本身的孩子上北大清华,而考试则是唯一途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就算学校减负了,家长恐怕也会给孩子加负,学校不补课,家长也会让孩子去外面补课。按本质教育的实现范围来分,中国本质教育主要分为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而我们今天一提到本质教育,为什么很多人首先想到,甚至唯一想到的只是学校的本质教育呢?减负的关键在于不雅观念的改变,因此,减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转变不雅观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说:“有限度地顺应这个应试教育的体制,同时在其中最大限度地坚持本质教育的标的目的,戴着镣铐争取把舞跳得最好,也许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笔者以为,教师应把本质教育的前瞻性、先进性和整体性,与应试教育的合理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待应试教育和本质教育我们也应该如此。





我们的传统教育并不完全是“为应试而教”,学生也并非完全“为应试而学”。“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不是在我们所谓的传统教育中提出来的,他们是不是符合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本质教育?马克思曾非常生动地形容哲学家费尔巴哈批判另一位哲学家黑格尔的方式,说费尔巴哈像一个糊涂的老太婆,在给婴孩洗了澡后,把婴孩和脏水一块泼到门外去了。





今天我们很多人在教育的问题上就像马克思所说的糊涂老太婆。打个比方,多吃素,少吃荤有利健康,少吃并不是说不吃。应试教育的局限性毋庸置疑,但应试教育也并非毫无“营养”,传统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在谈到教育制度创新时,他认为,教育回归传统和守住常识比教育创新更重要。





今天种类繁多,花样百出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把教师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从。学着学着就迷失了本身,甚至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都不知道该如何教了。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无论是“三三六”模式还是“271”课堂法则,其本质都是“先学后教”。对很多连课后作业都不能完成的农村中学学生而言,学生会先学吗?没有充分的学习资料,没有辅导又该如何先学?“先学”不足,“后教”又该如何教?显然这种模式,脱离了农村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理论没弊端,实践必定要“生病”。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适合本身,适合本身学生的就是最好的。今天的教育有点“闹”还有点“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国培计划“领航班”首批学员张基广说:“当下,一些学校或校长以改革、创新的名义在不竭地追逐,也在不竭地丢失,结果就得了一种教育的现代病:走了很远,忘了本身当初为何出发。所以,我们需要把一些丢掉的东西重新找回来。”(《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16日第15版《教育要把丢掉的老传统捡回来》)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则表示,学校、校长、教师安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





诚然如此,浮躁的教育必然忽略过程,甚至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简约的教育内容一旦被繁复的形式所代替,教育没有让人变聪明,反而使人困惑。诸如“构建有生命成长的课堂”之类的提法,听起来高大上,细想起来,令人困惑。字面理解,“生命的成长”在课堂上能完成?课堂必然会说,对不起,臣妾做不到啊。如果说构建“有生命成长的课堂”,就是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一堂课老师讲解不得超过10分钟,就表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10分钟来表现教师的“主导性”呢?如何表现“主体”与“主导”?





理论上大家都懂,实践呢?有多少教师课堂讲解不超过10分钟?当我们静下心来,守住常识,用心思考教育所面临的困惑,真正教育才会发生。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本人首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借用吴非老师的话,一名教师,即使能力有限,只要能保持独立思考,对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有可能在整个教育中起作用。





什么是本质教育?用怀海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但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静下心来,点亮心灯,擦亮慧眼,拥有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做到如张基广所言:“我们要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教育同样需要更多的麦田守望者,守望教育,然后还要回望教育,把我们丢失的、不该丢失的一些宝物捡回来。”





本质教育也需要应试能力,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div class="pgc-img">

作者: SUPERMAN161    时间: 2018-12-30 16:15
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本质教育”?这本身就是伪命题,被“专家”们拿来大肆炒作,搅乱了中国的教育。
作者: 木子老歌    时间: 2018-12-30 16:16
说现今的[教育改革是“戴着镣铐跳舞”]倒也生动确切,并且这个“镣铐”还特别巨大而沉重!
中国有近14亿人,不成谓不大;中国的传统的教育不雅观念和关于“成功”“成才”的认知源远流长且根深蒂固,不成谓不重。由此可见改革之艰困且任重道远!
如果以学生考试的总分的凹凸为标准进行是否“人才”或“优秀”的评判、录取,以及由此进行的教育和学习,就是应试教育。应当尽快停止和改变!
如果把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考试总分,认为是提高学生的“本质”,不免难免太偏激和笼统,或是扭曲、混淆不雅观念与视听。这是不负责任的!如果是故意这样说或做,其意安在?
本质教育,就是要看到、承认和尊重人的差异和成长的差异,以及不同个体未来发展的需求和差异,而帮手、指引和促进孩子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为的是帮手和促进更多人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更多人自主热情地追求本身的(擅长/兴趣)目的和成就,以及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质教育不仅包含知识,更包含灵魂:信仰、抱负、道德、自觉、自律、坚毅、思想、身心健康、见识、技能、方法等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现今传统教育,必需尽快改革,不然,必将严重制约人的成长、发展和成就,以及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
中国的复兴梦,必需以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出彩,才能得以支撑。教育先行,在中国这个发展关键转折时期,应该统一认识和行动,方可早已见到成效。
还好,教育正在改革中,未来可期!
作者: axiao    时间: 2018-12-30 16:17
是谁将教育搞成如此哲学的二元悖反的语言战争不竭的?还不是从事教育设计的人都是独尊哲学万能的人干的事!从小学就开始不竭强行灌输哲学那种揪住一点就自以为本身掌握了真理!就有理由去强迫别人承认本身是正确的而别人必需向本身承认错了!不然就有纠集一伙人进行批判斗争来彰显本身有‘本事’后来就频繁发生暴力欺凌等等!根本就没有寻求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争霸遍地,什么都想并吞成独尊的哲学制造出了屡屡要爆发的……。被不竭阻击之后并没用放弃的打算!故才有有人说东你有人要说西地制造分裂性的斗争与批判……。有多少人是将教育作为多元系统来思考的?极少!事实存在说明什么?过去的独尊哲学的唯一性制造出的孤点论占据了不少人的思想而排斥事实存在能导出来的多元混成体系……的现象……
作者: samd669    时间: 2018-12-30 16:18
西方愚民教育,反智教育包装成快乐教育,个性自我,的所谓本质教育,毁了一代孩子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