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22岁的中国科学天才,让物理学科得到重要突破 [打印本页]

作者: 如果我是草根    时间: 2019-1-2 15:01
标题: 22岁的中国科学天才,让物理学科得到重要突破
比来有一件很轰动的事情是:12月18日,国际科学周刊《自然》杂志公布了年度十大人物,榜单囊括了本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其中名单还包罗中国天才曹原,并且把他放在了榜单的首位。

《自然》杂志,全称为《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出版周刊》,在1869年创刊于英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杂志的内容包罗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学术文章,自成立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着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科学技术突破,在科学界享有重要地位。其创刊的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





被这样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评选为杰出科学家,曹原的能力和价值可见一斑。我们接下来看看他的教育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曹原在2007年到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的时候,他只用了三年的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然后在2010年的时候,曹原以669分的高考理科成绩,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惊世才华。

而石墨烯可以说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六角形蜂巢晶格状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而厚1毫米的石墨甚至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可以说相当惊人。而我们使用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的时候,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甚至仅仅一层石墨烯。





那么曹原和石墨烯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到底曹原做出了什么样的学术研究成果,让像《自然》杂志这样的国际性学术杂志对其做出了如此高的评价?

这位出生于1996年,年仅22岁的四川天才少年,以两篇关于石墨烯材料的重磅论文获奖,在论文中曹原指出:“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他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国际学界,甚至开辟了凝聚态物理学的一块新领域,让无数科学家积极踊跃地展开了研究探索。

简要地说:就是曹原和他的研究团队,在魔角扭曲的双层石墨烯中发现了新的电子态,可以比力简单地实现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打开了非常规超导体研究的大门。他们发现:扭曲的双层石墨烯会产生两种全新的电子态。一种电子态是绝缘体态,来源于电子之间的强排斥作用;而另一种是超导态,来源于电子之间的强吸引作用而产生零电阻。





最终曹原的研究团队发现:当旋转角度小到魔角(也就是1.05度)时,扭曲的双层石墨烯中垂直堆叠的原子区域会形成窄电子能带,电子彼此作用效应增强,从而产生非导电的绝缘态。而在绝缘态情况下加入少量电荷载流子,就可以成功转变为超导态。曹原的这项研究成果,为全世界的超导研究带来了新思路,也为全新电学性能的探索和工程化提供了良好理论基础。

编者的话:教育就是这样,也许有很多人都碌碌无为,但是并不影响天才的诞生和成就。成功永远不是侥幸的,曹原的学术成就离不开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努力和配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以曹原为榜样,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作者: abab    时间: 2019-1-2 15:02
比来有一件很轰动的事情是:12月18日,国际科学周刊《自然》杂志公布了年度十大人物,榜单囊括了本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其中名单还包罗中国天才曹原,并且把他放在了榜单的首位。
作者: 狼嗥    时间: 2019-1-2 15:03
清华北大,美国人才储备库[灵光一闪]
作者: 尕毅仔    时间: 2019-1-2 15:04
中科大的人造太阳,正需要超导体,现在技术是极端低温,但小太阳又产生高温,技术复杂,现在有这个理论依据,人造太阳技术就更加成熟了。以后每个城市都有暖气和便宜的电能。电动汽车技术更加成熟因为电力储蓄更加成熟。车子又轻又带更多电。
作者: 佰般娇媚    时间: 2019-1-2 15:04
这个成果,应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要是曹原是西方人,必定得诺贝尔物理奖)
作者: 放飞梦想    时间: 2019-1-2 15:05
中华少年出尖锋,曹厚天才是科英。
中国石墨出创人,我为华英来赞颂。
作者: exirt    时间: 2019-1-2 15:06
假如是西方国籍,应该是诺贝尔奖候选者之一了
作者: 董生    时间: 2019-1-2 15:07
我想笑又笑不出来,美国十大材料科学家有六个来自中国,中科大有三个。中国最需要的就是顶尖材料科学家,为什么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
作者: 爽吗?    时间: 2019-1-2 15:07
为什么中国培养的人才都跑到国外去了?
国内总有人希望:人才有强大的奉献精神。
却忘了国内的“物质”精神有庞大。
国外不同啊,他们不跟你谈奉献,他们更乐意谈钞票。
这就是人才为什么跑别人家去的原因之一。
还有,寒窗苦读数十载,比不上荧幕台上一分钟。
作者: 1729608784    时间: 2019-1-2 15:08
只可惜,祖国培养的人才都跑到美国去了!
作者: abab    时间: 2019-1-2 15:09
歼20总设计师也是科大少年班的
作者: 灬执手写童话灬    时间: 2019-1-2 15:09
这个低概率的科学发现牛在思路,打破了低温超导的常规思路,科学工作者就是沙滩上捡珍珠,被他们捡到了。
作者: 翊v殘    时间: 2019-1-2 15:10
中国重视人际关系,强调做人,埋没了多少有个性的天才流失海外!
作者: 独自一人一一    时间: 2019-1-2 15:10
在中国做不出这样的研究,妈妈太多阻力太大!领导们喜欢听话的跟屁虫,自古以来有本事不听话、听话的没本事所以有才的人在中国很难做出成绩.
作者: kenuy    时间: 2019-1-2 15:11
科学无国界 当今世界目前还是美国人才和天才最集中的地方。天才是用来鞭策人类科技发展的
作者: lionlee2007    时间: 2019-1-2 15:12
超导问题困扰学界多年,一朝解决,世界为之雀跃。幸甚,中国天才少年夺魁,可喜可贺!若果真从实验室出来到实际应用,希望一路顺利。最好是在中国生产,先行先试亦不枉我四川儿子美名天下传[大笑][大笑][大笑][赞][祈祷][玫瑰]
作者: 千千洁    时间: 2019-1-2 15:13
他是我同学!六年前我抄过他的作业!每年估计我也要高中毕业了!认识他我无尚光荣!至今都没有他在的时候抄的分数高
作者: O宿命o    时间: 2019-1-2 15:13
天才是天才。但以后为谁所用,为哪国効力,以后才知道
作者: 8346172555    时间: 2019-1-2 15:14
为什么去了美国才有如此成就?
作者: jovita    时间: 2019-1-2 15:14
他们如果在中国会出这样的成果吗?即使做出了会是他们本身的吗?他们有决定权吗?即使一切都顺利国际上会承认吗?所以很多方面都值得国内的科研院所学习,才能培养出来中国的理化医等诺贝尔奖得主!
作者: 青年才俊    时间: 2019-1-2 15:15
不是我们国家不是不出人才,人才出国了,不回来了,定居国外为他国办事!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