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孩子很小气?不要过早逼孩子“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yayelin
时间:
2019-1-7 17:46
标题:
孩子很小气?不要过早逼孩子“分享”
一、不肯分享的“小气鬼”
昨天晚饭后,感觉比来实在是缺乏运动,觉定下楼散散步,运动一下。一下楼就遇到几个妈妈带着孩子在聊天,还挺热闹。走了一圈儿回来,却看见其中一个孩子在大哭,另一个孩子手里抱着一个布娃娃不撒手,嘴里还念叨着“这是我的!”。其中一位妈妈一边满脸尴尬的哄大哭的孩子,一边对拿着布娃娃的孩子说:“不是说好了要分享的吗,怎么能抢回来呢?快跟妹妹报歉。”另一位妈妈直说没事没事,小孩子之间正常的。
这是一个不肯“分享”引发的故事。后来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想必回家后那位“不肯分享”的小伴侣必定会被妈妈好好叮嘱一番如何做一个“大方”的人。
很多家长也在头痛同样的问题。明明平时教育的好好的,有时候孩子还会很懂事地说“要和别人分享才是乖孩子”,可是一旦亲自面临要分享的事情了,孩子却又变得“自私”起来了呢?
二、分享不是与生俱来的
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主动自愿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社会行为,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分享并不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行为,也不是一旦出现就会永远保持的行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分享意识以及分享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我们应该客不雅观看待这种差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分享。不然,很可能像上面的例子一样拔苗助长。
三、孩子不肯分享的原因
上面说到,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行为状态,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
通常,孩子在2岁摆布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开始产生“我”的概念,开始区分“我的、你的”,孩子会本能地把所有他看到、拿到的东西都认定是本身一个人的,别人不成以拿,甚至连碰一下都不成以。
3、4岁的孩子,正是物权意识建立的关键年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把本身拥有的东西看得特别重要,认为某个东西是他的,不是别人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根本没有分享的概念的。)
5岁摆布的孩子自然会开始学会分享,他们开始尝试把本身喜欢的、他们认为的“好东西”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并且同样也不会在乎物品的价值凹凸与好坏。
6-7岁,孩子才开始真正体会到分享的乐趣,这时分享才会真正内化成孩子的一种美好的内在品质。
四、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有的家长说不会啊,我家宝宝很懂得分享,那么真的很为你高兴拥有这么懂事可爱的宝宝。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3岁前的行为完全没有复杂的动机,他们会做出分享的行为,只有两种可能:
1.孩子不喜欢这个东西,给不给你无所谓;
2.孩子不明白“我的”概念。只有孩子明白了所有权的概念,才可以慢慢学会分享
真正的分享必需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产生分享行为的孩子必需是主动自愿的。
2.孩子与他人是共享资源的,不是单方面给予,是轮流享有。
3.孩子通过分享行为,最终获得的是愉悦和满足的情感。
所以要求3岁前的儿童做出分享行为是不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刻意对3岁前儿童进行分享教育为时过早,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分享的概念和能力。独占和利己是孩子的一种社会化属性,我们没有必要总是试图通过外在诱使等手段让孩子去分享。接受这种正常的现象。相信作为成人的你我如果被迫分享东西给别人,也一样会不开心。
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分享,可能只会拔苗助长,让孩子越来越不肯意分享。甚至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必然的伤害,比如缺乏安全感等等。
家长当然也可以鼓励他分享,但必然要记得顺其自然,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如果孩子不乐意,千万不要强求,也用不着批评责怪孩子,和担心孩子将来会自私,这是孩子的本性罢了。
五、家长引导孩子的策略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理解和实施分享行为呢?
1.教孩子认识分享。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故事、绘本的讲解,结合在家里和孩子扮演小伴侣之间一起玩的场景这样的模拟方式,来帮手孩子去理解什么是分享、分享给本身带来的好处,如快乐、得到更多人的喜欢、交到更多伴侣、分享出去的同时也能享受别人的分享、彼此帮手等。
2.不要让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宠一个,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小霸王”性格。要让孩子明白家里所有吃的玩的都人人有份,而不是只为他一个人准备。家长要用行动来言传身教。
比如吃水果,不要把一整盘都放在孩子面前,可以分成几份,让孩子明白是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吃的;多在孩子面前表示分享行为,比如爸爸和妈妈之间互相分享好吃的,必定和表彰对方的分享,让孩子明白分享是快乐的事情。
3.认真对待孩子的分享行为。当孩子表示出分享行为时,家长必然要及时接受,并进行表彰和鼓励。不要拒绝孩子。
例如:孩子在吃零食的时候,爷爷逗孩子,宝宝给我吃一点吧,孩子同意分享了,这时候爷爷却拒绝了。
这种做法教给孩子的就是拒绝分享,孩子没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以后更不会主动分享本身的食物。所以如果孩子分享了,家长就必然要接受,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并且家长的认真对待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心里强化,从而更加愿意分享。
4.耐心陪伴,少点责备孩子。学习分享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去陪伴。当孩子因为物品与小伴侣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能一味责骂孩子不懂分享,给孩子贴上太自私,小气的标签。而是应该将正确的分享行为做法告诉孩子,让他们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能够知道怎么处理。
分享,这门成长路上的必修课,需要家长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去帮手孩子们一起学习。
来源:习之郎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