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孙兰茂|乡村旧事之七:一贫如洗的家庭,衣衫褴褛的人 [打印本页]

作者: misisi    时间: 2019-1-8 10:14
标题: 孙兰茂|乡村旧事之七:一贫如洗的家庭,衣衫褴褛的人

乡村旧事

孙兰茂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朦胧的记忆中,村庄田野是寂寥落寞的,父老乡亲是贫穷而又无奈的。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如果把40年前的乡村与今天相比较的话,用翻天覆地、沧海桑田来比喻,是非常恰当不过的。


七、一贫如洗的家庭,衣衫褴褛的人

(, 下载次数: 25)

男孩子结婚的彩礼是用红布包裹着的五六块布料,一块手绢,两条毛巾,一块香皂,一个肥皂盒。女孩子的嫁妆是一个红色的木板箱,两个坐床子(40公分见方的矮凳子),一个面盆,一只暖水壶,箱子上放一条被子。

这是七十年代后期农村一般家庭举办婚礼所必备的。据老人们讲,在以前的时候,举办婚礼要比这简陋的多。

一般家庭的设施除了两张木床,一个木板箱,一个饭桌,几条凳子以外,几乎就没有其他的家当。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实行布票的时候,每年两个人得到的布票合在一起买的布,只够做一条裤子。外国人开了一个不雅的玩笑,说中国人两人穿一条裤子。因为物资奇缺,是被逼的。

有的人家,寒冬腊月的时候,因为穿不起棉裤,下身只能穿着薄薄的单裤。除了去生产队干活,其余时间都坐在自家的床上取暖。

农村的女人都会做针线活,衣服和鞋子都是自家做的。妇女们常在一起交流做衣服、鞋子和缝补的经验。比谁的技艺好。技术好的人,常常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夸赞。妇女们学习缝补,是被逼出来的。衣物充足的话,谁还补着穿啊?

穿一件新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连连又三年。农村家孩子穿的衣服是,大的不能穿了,让给小的,小的不能穿了,让给更小的。人们穿的衣服是补丁摞着补丁。比现在年轻人穿的“乞丐服”要破旧的多。

走亲戚或出门办事儿,就要穿件新衣服。一般的家庭,都有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都留作出门办事时穿。没新衣服的,就要向邻居家借着穿。

张小六相亲时穿的是从邻居家借的一件新衣服。可后来准岳母私下来村上打听张小六家庭情况时,刚进村口,远远地发现张小六穿的像个济公,背个粪箕子正在捡粪。就偷偷地溜了回去。回家后,便找到媒人辞掉了这门亲事。

冬天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滑冰。有一次,我掉在了冰窟窿里。被人拉上来以后,棉裤被浸的透湿。哥哥在房间取暖的火盆上给我烤棉裤。由于没有衣服换,我把腿伸在被窝里坐了大半天。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