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固原故事」从婚礼演变看百姓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四叶草精灵    时间: 2019-1-9 10:22
标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固原故事」从婚礼演变看百姓生活
天气虽然寒冷,马俊录的心里却暖暖的,他忙着赶到城里参加同村马进才女儿的出阁宴。




走进宴会厅,看着眼前的景象,马俊录想起本身结婚时,东家借西家凑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有些感慨:“社会发展了,老百姓日子好了,婚礼也喜庆得很。”
马俊录家住原州区黄铎堡镇白河村,1982年结婚,与老伴杨佰莲携手走过了40个春秋,如今儿女已成家。一家人婚礼的演变,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的变化。
1982年,退伍回家的马俊录完成了人生大事。当时结婚,流行“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录音机。
由于家里条件有限,这些对马俊录来说都是奢侈品,“结婚时给了400元彩礼,还买了一架缝纫机,已经很奢侈了。”马俊录说。
由于是退伍军人,村里特殊照顾,将唯一的拖拉机借给马俊录娶亲。当天,马俊录从5公里外的村子娶回了杨佰莲。“能用拖拉机娶亲,当时大家羡慕得不得了。”想起娶亲的场景,马俊录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他清楚记得,宴席开了五六桌,两盘干果、两个凉菜、一碗烩菜是宴席的全部。
婚后,马俊录和杨佰莲种地、打工、包工程,日子越过越红火。
转眼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三转一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摩托车、家用电器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村的何生武结婚,已经有了黑白电视机,“那时候家家日子过得艰辛,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可了不得。”马俊录说。
进入21世纪,马俊录的女儿、儿子都长大了,到了婚嫁年龄。2007年,女儿结婚时,除了彩礼,还有金项链、金戒指、几身新衣服,拍了一套婚纱照。最主要的是,由于工作关系他们还在城里安了家,新房内添置了双人床、沙发、大衣柜等家具及家用电器。“结婚那天,10辆小汽车来接新娘和娘家人,在城里一家饭店办了婚宴,照相的、录像的,特别热闹。”马俊录感慨地说:“比起当初我们老俩口的婚礼,可真是天壤之别。”
2011年,马俊录的儿子也结婚了。儿子的婚礼来客较多,需要搭建帐篷。马俊录提前给专门承办宴席的人打电话,租了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婚礼前一天送过来,第二天婚礼结束又收回去,也就花了六七百元。”马俊录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太便利了。”
在马俊录的眼里,婚礼的演变,正是老百姓生活变化的真实写照。(固原日报记者 王 倩)

来源:今日固原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