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杨光正:邳州民间文学与“周七猴子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misisi 时间: 2019-1-17 08:00
标题: 杨光正:邳州民间文学与“周七猴子的故事”
邳州民间文学与“周七猴子的故事”
杨光正
邳州不仅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玉雕之乡,也是比较著名的民间文学之乡。中国美术史上的第一幅农民画《老牛告状》就出自我们这里。境内南有岠山,北有艾山,东部和中部有大运河、沂河,并称为两条“黄金水道”,山川异常秀美。受自然地理的影响,人民的性格既具有山的沉稳,又兼具水的灵动,这方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俊才。清代以前,邳州共有42人、79部著作入选《二十四史》和《四库全书》。可谓英才辈出,文化底蕴厚重。悠久的历史,秀美的山川,不仅孕育了邳州独特的历史文化,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以其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在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灿烂、多姿的民间口头文学。这块地灵人杰的土地,山有山的故事,水有水的传说,人有人的趣事,物有物的轶闻。真可谓天上有歌,地上有诗,无论是史前的神话,还是怪异的传说;无论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还是机智幽默的人物传说;无论是寓教于乐的叙事长诗,还是抒情委婉的民间情歌;无论是辛辣嘲讽的民间笑话,还是充满智慧的谚语、谜语、歇后语。在邳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到处都能觅到它们的踪迹。在我们邳州最著名的民间文学是“一猴两打一乾隆”,即系列民间机智人物《周七猴子的传说》,长篇民间叙事歌谣《胡打算》、中篇唱词《打蛮船》和系列大运河传说《乾隆下江南》。
早在1981年,已故民间文学家郭鹏先生就发起成立了邳县民间文学研究小组,是当时徐州地区第一家创作和研究民间文学的民间组织。到2018年,我们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已发展到200多人。邳州民协首任主席郭鹏先生是徐州地区最早从事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民间文学家之一,从1950年代开始发表民间文学作品,其代表作《女八路夺枪》《小交通断盘缠》等名篇,曾受到我国民间文学理论界权威贾芝先生的高度评价,“认为革命现代故事这一题材,给民间文学吹来了一股春风”。郭鹏先生生前共采录民间歌谣百余首,他发表的《毛主席教会了我们游击战》,被郭沫若、周扬收录于《红旗歌谣》;传统故事《馋嘴婆》等名篇,被选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女八路夺枪》(单行本)被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0年代出版发行。
在郭鹏、周伯之等民间文艺家的影响带动下,邳州民间文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全市广大民间文学爱好者在市民协的组织下,坚持业余,坚持采风,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遍访民间,搜集了数百万字的原始资料,整理出版了多部民间文学作品专集,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较大影响的民间文学家。1986年,编辑出版了《邳县民间文学集成》,分上下两卷,共50多万字,共收入民间故事230篇、民间歌谣221首、民间谚语1760条。有50多篇作品被选入《徐州民间文学集成》,30多篇作品入选《江苏民间文学集成》。2005年2月,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邳州卷》的编纂任务,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于2007年6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周伯之任本卷主编。此卷共收入作品155篇,其中神话10篇、传说56篇、故事73篇、笑话16篇,总计30万字。
据不完全统计,自建国以来,特别是近40年来,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共出版民间文学著作32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传说1000多篇,民间歌谣800多首,民间谚语、民间谜语3200多条。
邳州民协名誉主席周伯之先生,先后编著出版了民间文学集《盘龙窝》、《周七猴子的传说》、《邳州名人故事》、《邳州民间故事传说》等作品集,特别是《周七猴子的传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周伯之先生参与编著的《徐州民间歌谣集·传统情歌》200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邳州卷》2009年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主编的《邳州民间故事传说》,2015年获得江苏民间文艺“迎春花”奖。事迹入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
邳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民协顾问张士伦先生,不仅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还编著出版了民间文学、民间艺术集《九龙山风情》、《卞玉玲剪纸》、《邳州名人故事》等书籍,整理发表了多篇周七猴子的传说。
现任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光正,从1986年开始,陆续在《乡土》《山海经》《山西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徐州日报》《乡风》《邳州日报》等报刊发表民间文学作品,累计发表作品180余篇。有10多篇作品入选《江苏文学50年·民间文学卷》、《江苏民间文学集成》,有2篇报告文学被编入文集。累计有10万多字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入选《邳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有30多篇民间文学作品入选《徐州民间文学集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邳州卷》,受到江苏省社科联和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市文化局表彰。曾先后四次参加江苏省民间文学青年论坛。多次被邳州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优秀新闻工作者。2000年出版个人作品集《乡音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9月,其撰写的论文《浅谈农民画乡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农民画发源地邳州市为例》,获“中国农民画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在研讨会上宣读交流,并入编《2012‘中国农民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该论文还获得第十届江苏省民间文学论坛优秀论文奖。2012年10月,其事迹入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2013年8月,在邳州图书馆主讲“百姓文化大讲堂”第六讲:《走进民间文学》。2015年8月,为邳州市规划局干部职工讲授民间文学知识。2016年12月,主编民间故事集《大运河的传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17年12月该书被评为全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提名奖。2012年主编《大运河文化研究》杂志以来,编发了近100篇民间文学作品。事迹入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
邳州民协副主席刘向侠出版了个人作品集《周七猴子的故事》,还被评为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七猴子的故事代表性传承人。邳州民协副主席孙常胜出版了《常用谚语赏析》,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民协会员汤继文出版了《苏北农谚》,王如坤出版了《邳州民俗》,曹云启出版了《一捧乡歌》,屈绍金出版了《邳州跑竹马》等等。还将有一批会员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作品,陆续在各级出版社出版发行,比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剪纸艺术家黄继婷的《剪纸连环画作品集》等即将出版发行。
周七猴子的传说是我市一个著名的民间文学项目,徐州著名文化学者田秉锷先生曾称赞在邳州民间文学史上能够流传后世的作品一个是“周七猴子的传说”,一个是中篇唱词“打蛮船”。周七猴子是我们邳州民间的一个机智人物,大约生活在清末这么一个时代,传说他“有状元之才无状元之命”,屡试不第,爱打抱不平,专门替老百姓伸张正义,素有“苏北阿凡提”的美誉,他的故事和传说在老百姓中间耳熟能详,几乎每个40岁以上的人都能够讲几个关于周七猴子的故事。1986年在征集、编辑《邳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时,发现全县能讲述5篇以上周七猴子故事的能手有40多个。周七猴子的故事,在新沂、睢宁,甚至山东的枣庄、台儿庄等地,也有流传。周七猴子的传说故事能够在社会上形成气候,首先要感谢《徐州日报》《乡土》报等报刊的大力推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江苏民间文艺家协会编印的《乡土》报,特别是《徐州日报·农村版·农家乐》副刊,经常刊登我市民间文艺家搜集整理的周七猴子的故事,郭鹏先生、周伯之先生、张士伦先生,以及张敬东、刘向侠、吴增琴、杨增强等都有多篇周七猴子的故事在报上刊登。2007年,为了避免像柳琴戏被山东枣庄抢注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著名民间文艺理论家王锦强先生和邳州市文广新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著名民间文艺家周伯之先生以一个民间文艺家的敏锐嗅觉和敢于担当的文化情怀,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20多万字的书稿编辑工作,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周七猴子的传说》一书,奠定了邳州市周七猴子故事全国传讲地的地位,并很快被评为徐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和南京多家电影、电视剧制作公司、动漫公司等联系要拍摄电影、电视剧或动漫作品。后来“周七猴子的传说”又升格为省级非遗项目,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2016年,邳州民协副主席、周七猴子代表性传承人刘向侠也出版了自己的故事集《周七猴子的传说》,使邳州周七猴子的故事更加丰满、厚实。
(本文作者为邳州市文联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