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父母教育孩子时,最常见的3大“陷阱” [打印本页]

作者: 香气    时间: 2019-1-22 16:40
标题: 父母教育孩子时,最常见的3大“陷阱”
近些年,家庭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人们开始明白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在孩子人格、性格、习惯、教养等很多方面的培养上,家庭教育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
但是,由于做父母并不要求“持证上岗”,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很多家长不小心就会掉进一些常见的“陷阱”,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根源。


一、过分溺爱与纵容


中国有句古话:“惯子如杀子。”可是很多父母似乎把这句话抛到了脑后。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享受着一圈人的宠爱。
有些家长误以为爱孩子的方式就是给他想要的一切,满足他提出的所有需求,“亏谁也不能亏着孩子”,这点从近两年愈演愈烈的“穷人家孩子富养”现象中可见一斑。
然而,过于溺爱其实是一种比力极端的教育方式,因为家长没有任何原则和底线,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家长都会轻易原谅他,袒护他,一笑而过。








最后会发现教出的孩子多半都表示出自私、不懂感恩、独立能力差,对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是一种伤害。
爱孩子,既要给他关爱与呵护,也要有原则、有规矩。
孩子合理的需求尽力满足,但是该拒绝的,比如吃了一个又一个冰激凌还要吃,很晚了还非要看电视,等等,坚定地对他说“不”,不能助长孩子坏习惯的养成。
为了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地和孩子在同样的事情上纠缠,家长可以提前与孩子商量着制定明确的规则,比如每天最多看多久的动画片;睡前不能吃甜食;每天回家先写作业再玩······
用规矩来说话,会比苦口婆心的唠叨、劝说来得更有效。


二、过度关注与庇护


现在很多家庭的模式是4个或6个大人围着孩子转,就很容易出现过度关注与庇护的问题,天天跟着护着,嘴里还不竭地叮咛着嘱咐着,生怕孩子出现一点问题,一丁点困难都不让孩子来处理和面对。


跑慢点,不能摔;开水烫,别乱摸;做家务,孩子还小做不好;给孩子背书包,怕压着孩子,不长个······


看似让孩子避免了很多问题,家长也省了不少事,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无益的,以后孩子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德国妈妈教育小孩的故事:
海边沙滩上,有位先生看到一德国妈妈带5岁的孩子在沙滩上玩耍,她躺椅子上看书,孩子本身在旁边玩耍,还把沙子往嘴里塞,这位先生很着急,过去提醒德国妈妈,可她很茫然,说那又怎样,等孩子尝了沙子,觉得不好吃自然就不吃了。
这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国内一些家长有很大的不同,她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或不该该,而是让孩子本身去体验、去感受。
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产生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总是跟在孩子身边叮咛嘱咐和庇护,孩子会产生依赖心理,不懂得如何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并且,口头上的教育,孩子不明就里,即便当下听话,但心里其实很难真正信服和接受。一旦没有家长在旁,就不会自主处理问题,甚至还会故意去挑战一些平时不允许他做的事情。
但如果让孩子亲身去体验和感受,教训会更深刻地印在他们脑海,也能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像孩子非要在门那边推来推去,一不小心就会夹到手,说了再多遍都不听,这时候家长可以帮孩子模拟一下被门夹到手的情形,当孩子感觉到些许疼痛的时候,也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简单高效!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懂得给孩子留出自我成长的空间,孩子该经历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就让他多去经历,这些都会成为他成长的养料。
做父母的,可以教他们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如:不要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哪些游戏存在不安全因素,哪些地方有安全隐患等等。
除此之外,在安全范围内的一些小事忍住,别插手,给孩子更多的尝试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三、过分严格的管教


和溺爱型教育方式相反,有些父母奉行“虎妈”、“狼爸”的教育理念,虽然不是说非打即骂,但是却对孩子的方方面面要求十分严格。
这样的家长,眼睛里看到的总是孩子的缺点,丝毫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还特别喜欢打击、否定、讽刺孩子。而这些,比打骂更具杀伤力。


“为什么不是100分,而是99分,好好反省!”“想出去玩?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不知道复习吗?”“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能错!”······


长期生活在父母严厉的管教之下,孩子会变得自卑、内向、畏畏缩缩、不敢表达情绪,人际交往能力差;
到了青春期如果家长还不改正教育方式,孩子非常容易变得十分变节,什么事都和家长反着来,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父母不成能管孩子一辈子,小时候管得严格,孩子或许各方面可以表示得好,但是当孩子长大了需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会缺少主见,能力不足,而到时候就很难弥补了。








父母“望子成龙”的表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永远不是父母实现自我价值、满足控制欲的工具,孩子有他本身独立的人格,有他本身的人生和成长节奏。
这一点首先需要家长摆正心态,放下那颗焦虑和控制的心。
不良习惯、没有规矩这些教养问题可以适当严格管教,但是很多事情,比如孩子如何安排学习与玩耍,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偶尔犯错等,家长不要给他太多条条框框的要求,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请给孩子适当的宽容和信任,让他本身按照本身的想法来面对。
因为有些事,你抓得越紧,比及松手时,孩子可能会摔得越惨。
与其这样,不如允许孩子适当犯错,适当表示不好,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面对,并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这才是对孩子成长有帮手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都需要不竭学习、不竭调整教育方式,才能逐渐找到适合本身孩子的。
只是在育儿路上,家长还需谨慎探索,避免掉入这3个最常见的“陷阱”。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