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孩子的差距不在于智力,而在于状态
[打印本页]
作者:
413191962
时间:
2019-1-24 20:13
标题:
孩子的差距不在于智力,而在于状态
01
孩子的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显现,只是我们很多家长还没有准备好
3岁以前,幼儿的大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这是因为,婴儿具有在一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这种能力是成人远远无法企及的。
从刚出生时的一无所知到一年后能认识一切,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大自然所给予的不成思议的不凡能力。
日本教育专家七田真教授认为,所有的婴儿在出生时都是天才。
他们不需要理解或领会就能快速吸收外界的一切,他们通过反复不雅观察,将所接触到的事物印象原封不动地做成一个"模式"印在大脑之中。
婴幼儿的这种模式识别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你给他输入什么,他都会全盘吸收,形成本身的本质。
这段时期里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影响孩子的人主要是父母。这就是为什么家庭教育对孩子很重要,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
可惜我们很多家长在迎接孩子到来的时候,并没有准备好。
我们不了解孩子,所以我们会用我们习惯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很容易扭曲了孩子的成长。
02
孩子生活在大人的世界里,天赋智慧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为孩子天生与成人不一样,他们主要用右脑工作,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是非常感性的。他们生性好奇,想象丰富,缺乏逻辑,他们擅长的不是思考,而是模仿和感受。
这让他们在以成报答主的世界里显得处处不合拍。
我们会因为孩子的到来感到不适应,因为孩子的习性和节奏和我们不一样,觉得孩子打扰了我们,打乱了我们的作息和生活节奏。
于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秩序不被破坏,我们开始防护孩子,不免地会去干涉他的行为,以我们的方式来命令和控制孩子,要他符合我们的期待。
其实,玩和体验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大人的爱是他们心灵力量的源泉。
但我们常常只是在用我们本身的方式来爱孩子,这种爱的潜意识里只是想让孩子尽量地来适应我们的需求。
比如我们觉得孩子做事情太慢太笨拙,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帮手他。何这对孩子而言,并不是好事,甚至是一种成长的灾难。
这种报答的"帮手",是在打乱孩子的正常成长节奏与完整性,体验的缺失会让他天赋不能很好地发挥,甚至很可能使他的一些功能萎缩或发展紊乱。
03
成人的职责,就是尊重儿童与生俱来的特质,为他提供发挥天赋的环境
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在配合他内在的成长需求,以最合理的方式去进行着自我构建。
我们要做的是,为他提供一个适合他成长的环境,让他的天赋智慧得到良好的发挥。
在孩子的成长中,伴随着无时无刻的吸收和模仿。和谁在一起,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决定着学到了什么,被激发了哪些潜能。
这些潜能会渐渐发展一个人的性情、气质、智慧、品格、审美等,伴随着他后来的人生。
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眼界和态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成长。
如果我们目光短浅,只是想满足我们本身眼前的第一需求,就很容易对孩子进行把持和控制,我们传递给他的只会是我们的局限,这样的教育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所以,我们需要俯下身子去真正了解孩子,克服暴躁和自我中心,用符合孩子长期成长的目光来审视教育中的问题。
如果我们自身有问题,第一时间要处理的是我们本身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当我们对孩子有要求时,想一想:
这是对孩子长远的成长有利,还是只是为了满足目前的需求?
是在满足本身要求还是孩子真正的成长需求?
让我们本身拥有更好的眼界和见识,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为短期功利去拔苗助长,才能让教育配得起孩子的天赋,引导他走得更远。
因为绝大多数孩子的天赋智慧都相差无几,他们的差距不在于智力,而在于状态。而孩子的状态往往取决于父母的格局与状态。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