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上海中小学探索“食育”培养学生好习惯,45分钟午餐成一堂育人课
[打印本页]
作者:
malataedu
时间:
2019-1-30 14:17
标题:
上海中小学探索“食育”培养学生好习惯,45分钟午餐成一堂育人课
刚结束的这个学期,上海市不少中小学探索挖掘午餐里的教育元素,“食育课程”这一系列创新教育悄然出现在校园里。
“午餐课堂”从校门口开启
安全与营养是“食育”工作基础,也是学生家庭关心的大事。上海的中小学不折不扣执行安全与营养标准,让学生吃得安心。
长宁区绿苑小学有个“午餐课堂”,这个课堂从学生进入校门那一刻起就已启动:一间教室门前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一周菜单、食品营养小知识和食品安全等内容,同样的信息也通过学校APP传送到家长手机上。食材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是如何保证安全安心的,家长可从中了解。
午饭时间的音乐响起,绿苑小学的孩子们开始做准备:有的孩子排队到提供热水的洗手间洗手;教室里备用免冲洗手液和湿纸巾;广播里开始播放由学生本身录制的食品卫生和用餐礼仪小提示;班级里的午餐监督员戴上胸卡,坐在教室前排负责分餐。
时代中学是静安区唯一的寄宿制初中,办学以来一贯重视学生一日三餐的办理与指导。学校由校长领衔,组建卫生安全领导工作小组。在学生用餐办理上做到校长重点关注、专职卫生保健教师检查指导、学校家委会巡视监督,确保学生用餐安全、适宜、营养均衡。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设固定栏目,及时通报每周学生用餐的食谱,接受各方督查。组织学校教师代表、家委会成员代表不按期实地考察学生餐食供应商的原材料产地、分拣场地条件、存储规范制度等情况。学校食堂在安全的基础上,还充分考虑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季节等因素,不竭改善和提升每一餐的加工制作工艺,在保障学生不仅能吃到热饭热菜、充分获取营养的同时,让孩子们对每一餐有更多期待和“食欲”。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目前上海已建“学校食品安全办理平台”,并与上海市食品安全追溯办理平台对接,能有效帮手市区两级监管部门开展学校饮食安全监督办理,实现了校园食品安全从采购源头到校园各个环节的全程可监控、可追溯的目的。目前平台已覆盖上海3000余所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同时,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市教委持续加强学生午餐配餐营养指导、促进供餐品质不竭提升。
争取“光盘”成为“食育”第一课
餐桌是“食育”工作顺利推进的“主战场”,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最根本是让学生在吃的同时逐渐规范。
争取“光盘”、爱护保重粮食,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一课”。11时45分,天山路第一小学下课;11时50分,营养午餐送进三(1)班教室。每一天的午餐,都很有“仪式感”:孩子们洗完手,把自带的毛巾垫铺在课桌上,勺子、筷子、汤碗摆放整齐,做好餐前准备。孩子们还打破本来的入座方式,两个孩子面对面围坐,结对用餐。班主任孙老师介绍,采取这样的方式,是因为低年级有不少孩子挑食。两两结对,可以让孩子们互相鼓励,争取都成“小光盘”,爱惜粮食,长好身体。
梅陇中心小学在午餐时间实行“三J”评比活动,“三J”即:“敬”——尽量吃完,不剩饭,不浪费;“静”——安静、有序自行到饭箱内拿饭,不乱翻;“净”——开展“光盘”行动,用餐完毕将餐盒有序轻放进饭箱内,整理干净本身的桌面。按照“三J”,学校对食育教育各部门协作开展评比表彰。
垃圾分类也已经在沪上一些学校走入学生的心里。很多学校把这堂课放在午餐的45分钟之内。在绿苑小学,食育课堂以环保收尾——学生们依次将空餐盘放入教室前部的整理箱。擦完嘴的餐巾纸,学生们会走到教室最后排扔进垃圾桶。宝山区长江路小学午餐时进行环保教育,要求学生无论在家、在学校还是在外,都要做到吃完后将包装袋等放进指定分类垃圾桶中。环保理念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
专家指出,学校的一日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处处都可以成为课堂。比如:学生在用餐过程中保持桌面、地面和盘面干净,排队和吃饭时言语轻轻,也可以让学生对餐厨垃圾进行分类和称量等。现在的孩子遍及在家里享有“众星捧月”的地位,更需要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树立为他人办事、替别人着想的意识,从而将此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
原标题:上海中小学探索“食育”培养学生好习惯,加强安全监管不竭提升供餐品质
45分钟校园午餐成了一堂育人课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