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朱永新:减负减不下去,根源本来在这里... [打印本页]

作者: 田浩    时间: 2019-3-5 14:02
标题: 朱永新:减负减不下去,根源本来在这里...
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如何办妥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就中小学生减负、人工智能和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全民阅读等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谈及中小学减负问题,朱永新认为要想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首先要从末端解决。也就是说我们怎样让人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



中小学生减负应从招工用人入手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去年把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写进了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据您了解,这项工作现在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呢?

朱永新: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行政部门非常重视,但是在短期内要取得明显成效还是有难度。因为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考试制度还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现在学校不让补课,变成家庭补,总体上来说,我觉得还没有让人非常乐不雅观的根本性的好转的现象出现。不仅仅学生的负担重,教师的负担也重,所以我本年专门写了关于教师减负问题的提案。我觉得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现在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体系,还没有很好地整合起来为教育、为减负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生负担很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都是独生子女,都希望孩子今后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你要有好工作、好收入,你就要进好大学,要进好大学就要进好中学,要进好中学就要进好小学,要进好小学,就要进好幼儿园,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哪一环都不省心。

从哪里解决呢?首先要从末端解决。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样让人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工作和工作之间收入分配没有那么大的不同。我一直主张,比如公务员考试,能不能把学历的要求降下来,能不能要求不要大学生,只要受到良好的中等教育就可以做公务员。关键是能力更重要学力比学历更有价值。

西方有一些世界五百强公司,在录取员工的时候,不允许提交学历证明。我们现在还在看,不仅要学历高,并且要985、211,人家已经开始考虑不要看学历了。学历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的能力,你的知识结构,你的体系。所以未来我觉得要淡化文凭、学历、名校这些在整个用人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社会各个行业的收入差距不该该那么大。很多成熟化的社会中,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和一个大学教授,都可以住别墅,都可以有很好的体面的生活。这样不必然要去从事某个职业。现在是哪个职业流行、收入高,大家就涌向哪里。过去是银行,现在像互联网行业、高技术行业。我觉得未来应该不是哪里高往哪里去,而是哪里适合我往哪里去,帮手每个人找到最适合他的工作。其实教育本身就是应该帮手每个人成为他本身。如果我们最优秀的人才,不能够去从事科学研究,不能够从事教师、不能够做艺术家,不能够做他本身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现在我们和发达国家的教育很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优秀的学生,集中到了高收入的行业,而不是最适合他们本身的行业。



主持人:两者之间要寻找到平衡。

朱永新:这是从教育的外部环境要改善。当然,教育外部环境还要改善,就是提升全社会的教育素养。现在课业负担重很大的原因就是一种焦虑,家长的遍及焦虑导致的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这个其实和学校还不必然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就是剧场效应,剧场里看到一个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都站起来了,整个剧场的人全站起来了。补课也是这样,你的孩子补课了,我的孩子也要补课,其实他的孩子没有必要补,大家都来补了,就有问题了。

如果说我们的家长们都能够懂得一点教育的最基本的常识,懂得人成长的规律,懂得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怎么成长,应该怎么样通过阅读、通过活动发现自我,怎么样去不竭地建构属于本身的独特的知识体系,这样社会也会加入,这是从外部环境来说。

从教育内部来说,教育部也出台了很多禁令,我觉得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家校合作。这几年一直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问题,强调家风建设的问题,家庭建设的问题。教育部比来也出台文件,也要推进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的目的。这些年来,我和我的新教育的团队一直也在研究,怎么样去提升父母的素养,怎么样去更好地推进家校合作,把社会的资源和学校资源进行比力好的整合。所以,减负是个系统工程,不是说一个禁令就能够起成效的,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才能够推进我们的中小学减负。


作者: 农民一族    时间: 2019-3-5 14:02
难得的明白人,减负的根本在于解决社会问题,不是只在教育兜圈子,不然只能更乱。负担背后是教育焦虑,教育焦虑的根本是社会评价,是社会差距,是社会保障,解决了这些负担马上就下来了!#教育微头条#
作者: 聊吧    时间: 2019-3-5 14:03
在理!这位先生所说的与现在的德国极像,建筑工人与大学教授的收入差距不大,孩子的教育当然可以随其本性爱好去选择相应的学校。
作者: 忧伤美人    时间: 2019-3-5 14:03
这是个明白人,教育的问题不全在教育。
作者: 517318447    时间: 2019-3-5 14:04
根源终于被找到了!
作者: 曾小觉    时间: 2019-3-5 14:05
说的太对了,增加负担的起因是通过勤奋读书找到一个抱负的工作,所以只从教育上找突破口难啊。
作者: lcbfsb    时间: 2019-3-5 14:05
说得有道理!也指明了改革的标的目的!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
作者: kytt    时间: 2019-3-5 14:06
高人[赞]。三百六十行,如果每个行业都有许多好工作,那么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就会大为改不雅观了。
作者: sprite    时间: 2019-3-5 14:07
只要改变招工用人评价体系,整个社会系统才会良性运转。
作者: fenaini    时间: 2019-3-5 14:07
这是真正懂教育的人
作者: 墨雨萱儿    时间: 2019-3-5 14:08
社会需要的是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人才体系
作者: gz633cn    时间: 2019-3-5 14:09
朱老师的见解独到,我们就是要形成教育的合力。
作者: hy_lyg    时间: 2019-3-5 14:10
在理!懂教育的人!
作者: 曾小觉    时间: 2019-3-5 14:10
说得太好了
作者: 西元    时间: 2019-3-5 14:11
必需点赞,找到根源
作者: 午夜心    时间: 2019-3-5 14:12
真知灼见!真正的专家!
作者: 科少V    时间: 2019-3-5 14:12
一针见血,必需要点个赞。
作者: 179325274    时间: 2019-3-5 14:13
说到点子上了。[赞][赞]
作者: 564685282    时间: 2019-3-5 14:13
分析到位,政策的导向是关键
作者: 采心    时间: 2019-3-5 14:14
说到本色了
作者: 欲念扰乱思想    时间: 2019-3-5 14:15
切准要害,指到关键![赞][赞][赞][赞][赞][赞]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