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教培机构,你有名师吗?
[打印本页]
作者:
美立方
时间:
2019-3-13 13:12
标题:
教培机构,你有名师吗?
1931年12月2日,42岁的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时震动教育圈。民国物资匮乏的年代,却也是大师辈出的时代。
2017年9月1日,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新《民促法》)开始实施。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
民办学校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分类登记办理。
也就是说,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名正言顺地赚钱。此后,“中学有限公司”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绝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也被改为公司。
公司制学校的性质决定了教育机构以利润为导向的办学思维,“传道授业解惑”的清高教师职业正在变成一种“教钱”交易,学生和家长成为了机构的顾客。而这一切,结合当下并不多的法律法规来看,逻辑上又显得极其合理。在此背景下,教培业的教师职业形象逐渐被异化,师道之尊的职业自豪感正在被吞噬,名师之路也愈来愈远。
01
不知从何时起,去名师化成为教培机构的一种潮流。有人把板子打在学而思身上,说学而思不鼓励名师,提倡标准化,所以教师整体比力不变。即使是后来发生的“乐课力”事件打破了学而思“超稳结构”的神话,但对教师一旦成为名师就去自立门户的担忧,一直是比来几年无数教培机构掌门人的心病。但是愈怕啥就愈有啥,这是后话。
客不雅观来讲,把“去名师化”的板子打在学而思身上,学而思显然有些委屈。学而思一边对外讲“去名师化”,一边在内部通过严苛的入口筛选与标准化的师资培训以及有竞争力的薪酬,获取了大量高水平的教师,即集体名师。学而思此举意在通过把所有教师的水平都提高至名师的水平,再去名师特殊化。这样高薪酬、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了学而思多年来的快速成长之路。理清这个逻辑,也就明白了:
其实学而思走的是“集体名师化”之路,而非“名师特殊化”。
而众多地方性品牌只听到了“去名师化”这一概念,就信以为真,对本身机构内的“名师”提防多多:不能带太多课程,尽量减少外出培训机会,防止与外部其他机构的交流...在这样封闭的环境里,教师怎能有教学上的突破?这也是很多机构做得很大,但教学品质上不去的原因。
同时,近几年AI+教育风头渐热,取代教师的声音不停于耳。不少机构又受此蛊惑,准备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去教师化,憧憬着未来可以不再依赖教师,而用几台机器就能完成教学。
“去教师化”同样是我们对人工智能最大的误解。智能科技的发展是为了减轻教师压力,为的是办事教师、辅助教学,而不是取代教师。教学这一过程,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师生间的情感传递与三不雅观教育,不是一个智能机器人就能解决的。
不管是“去名师化”,还是“去教师化”,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学校中投资人与教师之间的心理对立,凭添了教师的不安全感,影响了教师的职业能力成长,名师成长的环境也日趋恶化。
02
在培训机构里,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名师?家长与机构有两种不同的标准。
在家长心目中,能力强(当然是指教出成绩来)、负责任、与孩子沟通好的教师就是好老师;
而在很多学校的评价系统里,带班人数多、续班率高的教师才是好老师。
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很直不雅观地折射出教培业对于名师的定位,是
经济效益
大于
社会效益。
从理论上讲,这两者是可以统一的。如果一个教师,能力强、负责任、与孩子沟通好,自然带班数与续班率都不会差。但有时候也并非如此。教学牛的教师总会有些个性,未必愿意多带班,高要求也未必会获得学生的认可,续班率也未必高,甚至反而不如一些擅长迎合学生但能力平平的教师。
受此种评价标准的影响,不少培训机构的教师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办事家长上面,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付费方,而真正花在教学研究与教法优化上的精力和时间就会少很多。
所以,在目前的教培行业里,真正能做到以教学结果为最终导向的名师并不多。但,这也不是教师的错。
03
教师的价值,恰恰代表着机构的实力。
笔者作为一名深耕教育行业22年老兵,从离开公立校进入教培业已有15年,经历过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两种教育生态,感受颇深:前些年,行业还比力好做,做大胜于做强,属于市场驱动型。很多机构不惜重金做宣传推广、建招生团队,市场营销成本占比很大。但到今天,这种打法显然有些过时了。现在的信息是透明的,家长是理性的,单纯的广告已经很难取得效果,很多机构却浑然不知,依然按照惯性做事情,自然难以做好。
曾被《中国青年报》誉为“家教皇帝”的大连益生学校的佟洪江校长深谙此道。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他从最差的学生教起,到后来拥有本身的校区,不到一千平方的面积,每年却能营收两千万到三千万,靠的就是教法与学法。佟校长重视教学与教师成长,把名师看做是学校最大的资源,还巧妙地为教师成长规划了三个阶段:教师名师化—名师明星化—明师网红化。在这个体系下,他的学校先让教师通过培训成长为名师,让名师通过包装与提升成长为明星化教师吸引更多的学生,到最后借助互联网之势让明星化教师成为网红教师解决互联网招生问题,招生无成本,收费也更高。
比来兴起的各类培训中,教师成长培训尤其受到欢迎,这其实也表现出:教师名师化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结语
一个行业,只有当它开始重视产品品质及价值的时候,它才开始走向成熟。教培业也如此,什么时候我们开始重视教学、尊重老师,阿谁时候行业才算真正实现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良性发展。因为,教师是教学的核心部分,而教学又是教育的核心部分。到阿谁时候,有好的老师,做好的教学,才能办出好的学校,做出好的教育。
2019年,是中国教培行业的“新政元年”。
随着新政逐步落实,之前的市场乱象将会逐步受到整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门槛将会逐渐提高,发展模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减负”与保证体制内授课秩序的大背景下,文化课类培训的无序局面将会有所改善;本质教育会愈发受到重视,在政策导向和教育消费升级的鞭策下迎来“黄金时代”;教育综合体会更加受追捧,帮手更多的中小机构解决办学门槛提升及机构运营成本上升的压力;而受到“遏制上市冲动”的民办幼儿园也会开始谋求新的出路,与教培业开始共享场地资源与生源...
无论是头部企业市场标的目的的转变、学科教育本质化的趋势、以及寒冬下本钱热的理性化倾向都在告诉我们要回归教育本质,让教育企业的产品、技术、教学、办事的价值能有效作用于学生,积极鞭策学生的减负,积极辅助教育的改革,把握政策趋势,让教育企业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可度,以此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2019年,让教育回归教育,让教师获得尊重。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获取泛亚联盟教育大会详细信息。
作者:
酗们啊
时间:
2019-3-13 13:13
主要是没有潜规则,就是培训!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