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请别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调侃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KEN    时间: 2019-3-13 14:11
标题: 请别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调侃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标语喊了多少年估计没人深究过,这句话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估计也没法量化出来,大家只是觉得它作为一句宣传“教育”的标语易记、易诵、易懂,其余它什么也不是。



什么是“本”?“本”就是根,“根本”之意。说一个国家若要做一个百年发展计划,那么应该首先从教育抓起,只有这样,百年之后,国家方能强盛。这样说比力空洞,作个形象的比方——国家如同一棵树,要想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绿叶成荫,固本为第一要务。有个词儿,叫“树大根深”,“树大”与“根深”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树大是因为根深的缘故,只有根深了树才能禁得住风雨,禁得住折腾,才能屹立不倒。当然,这树一大起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就丰富,可以源源不竭的供给根系,让其更加发达,盘根错节,紧紧攀附泥土,任你暴风暴雨电闪雷鸣,风云如何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你若承认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首先你就应该了解教育的组成,分析教育的规律,总结教育的经验,不仅要从理论上把握教育的内涵外延,还要从实践中归纳合适的内容和形式。既然要攻“教育”的坚,就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对教育都做了些什么,我们这场战役打得结果如何,谁心里没有个数呢。从政府到社会,从政策到法令,从上层到基层,有谁在真正尊重教育,有谁在真正重视教育。



我们国家的教育落后,并且落后得绝不一般,与其他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可比性;可我们的国民却心高气傲,一心要在经济上追上欧美赶超日韩。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不需要经济学家阐明我们也明白,从工业革命开始,直至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一直都是最强有力的生产力,而我们缺乏,甚至贫乏,因为教育得不到长足的发展,一直滞后于他们。



这一点,每个人都了然于心。无论是决策者,还是理论专家,对当今世界发展形势不能说认识不清,对未来世界发展走向不能说判断不明,他们具备着高瞻远瞩的目光,他们拥有着运筹帷幄的才力,他们胸怀激昂澎湃的豪情,可对当前的教育形势依然一筹莫展。大家都明白,教育需要改革,并且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革了,但收效甚微。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根本原因是教育改革一直推行的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政策,是对教育缺乏前瞻性所致。大家看到的事实是,症状出来了,疼痛难忍了了,甚至于难以抵抗了,理论专家们才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比如课改,自建国来,我们至少进行了八次课改,每次课改都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改。改来改去,改得大家不知所从,晕头转向。比如,减轻学生负担,也是基于民间呼声太高,民怨沸腾所致。怎么减轻,无外乎删去一些学科,减少学生作业量,并对外公宣称这样做更合乎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既平了民愤,还掌握了话语主动权。再比如高考改革,这次说是为了照顾这群人,下次说是为了照顾那群人;这次是学科变化,下次是分值变化;这次是以一次考试终身,下次是综合考量看等级,总之都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制定的权宜之计。政策,当然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不竭完善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但是改革者不能否认这样的改革缺少全局不雅观念,缺少大局不雅观念。



教育,是一个内容涵盖广泛的概念,他包罗教育基础设施,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理论等等,既包罗教育载体——学校,也包罗教育执行者——教师。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重视教育,就是重视这里面所有部分,所有环节,所有集体和个人。重视教育,不仅是要不竭增加投入,硬件的,软件的,个人的,还是要在全社会培育一个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环境。重视教育,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积极地主动地全面地思考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彻底摒弃治标不治本浪费资源的伪教育行为。所有这些你做到了,才算是真正“固本”。这时,你才可以理直气壮地如是宣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作者: 留洋    时间: 2019-3-13 14:11
转发了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