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和传统文化的一些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身上还存在劳动不雅观念不够端正、劳动意识比力淡薄、劳动素养比力缺乏、劳动情怀比力缺失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说。
“要高度重视劳动的教育价值,劳动不仅创造财富,并且也造就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说,劳动造就人才的功能至少表示在两方面:一是实现自我认同,二是完成自律,把社会的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办理、自我控制。
空军航空大学教授杨承志建议,大学劳动教育要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培育劳动情怀,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