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过度教育,正在毁掉中国家庭的幸福 [打印本页]

作者: 蜗居先生    时间: 2019-3-17 15:40
标题: 过度教育,正在毁掉中国家庭的幸福
香港记者屈颖妍写了一本名为《怪兽家长》的书。
在成为全职太太之前,她是《壹周刊》的副总编。辞职后,她感叹管好三个孩子,比做好一本杂志难100倍。
更重要的是个人幸福感的缺失。为了孩子的学业,亲子关系越来越差,没时间经营夫妻关系。有一次大女儿问她:“妈妈,为什么你不笑的?”她才明白,本来做了学龄儿童的家长,她都不会笑了。
“怪兽家长”一词源于日本,指那些为孩子成绩抓狂的家长。
日本作家林真理子在小说《平民之宴》里,温和地讽刺了中产阶级怪兽家长。



尽职尽责的母亲由美子与童年被补习班填满的儿子翔,母子之间缺乏爱的交流,更像一种功利的结合:妈妈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的分数,而孩子也只能用分数换来母亲的笑容。
翔高中厌学,退学去网吧打工,排斥母亲描绘的一切蓝图与愿景。
他像一个疮疤,横在这个中产家庭的房梁上,夫妻两人彼此埋怨,好像有了这个“人生失败”的孩子,他们的人生也随之失败了:败得彻底,却败得不甘。



教育是一个等待的缓慢过程,这条路,我们走得太急。
我们到底在急什么?明知道优秀的人,并不必然从小学就成绩好;高考的那些知识,不必然要付出12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含辛茹苦、两耳不闻窗外事。


然而任何一个成年人都知道,未来之所以成为未来,因为它的永恒不确定性。当我们的孩子眼里只有分数和成绩,所谓未来的确定性,也不外是家长的自欺欺人



知乎网友“李永乐老师”写过他堂弟的故事。从小学习不好,中考勉强上了三流高中,高二暑假突发奇想,给本身立了flag:现在开始努力,看能不能考上重点大学。
经过高三一年的努力,以630分的成绩,考取吉林大学物理系。
一个人能走多远,不取决于他是不是从小成绩优秀,而是他是否在某一天,忽然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开始对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自主性,开阔一个人的视野,让他见识更多人生的可能性,然后心甘情愿地选择某一种生活,过好它。
你快乐了,你的孩子也能快乐;你幸福了,你的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幸福。



更多儿童本质教育领域专业知识和育儿美文,请持续关注动博士!喜欢的话欢迎点评转发!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