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中国教育缺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vat    时间: 2019-3-17 16:26
标题: 中国教育缺什么?


学校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

中国教育缺什么?

一想头都要炸,好像什么都缺,比如独立思考,教育公平,缺乏实践,教育资源不合错误等。

按照普通思路来理一遍,所谓中国的教育缺失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那么中国教育最缺什么?

上下一心的责任心。

教育主管部门的妥协不作为

2017年9月,某副校长,在巡视班级时与学生发生口角。

这位副校长面对嚣张的学生,霸气地称:“我这个老师不妥了,也不惯着你。”



本地教育主管部门“获悉此事后,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组深入开展调查,同时县纪检委也已介入调查”。

很快,处理决定出来了:

1、给予这位老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副校长职务并调离;

2、追究该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的直接领导责任,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3、追究分管全县师德师风工作的教育局副局长的领导责任,给予诫勉谈话处理。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面对师生矛盾,在老师无明显过错的情况下,面对舆论压力,轻易偏向学生一方,这让身处一线的教师饱含多少心酸和无奈啊!

事情曝光后,网友评论说:

“我入职一个月以后,才知道有些学生是真可恨。说着他不让他干嘛,他就故意干嘛。让他上课不吃零食,话音还没落,就往嘴里又塞了一口。这位老师骂人不合错误,呵呵了,可你越忍着,学生就越登着鼻子上脸。我只能说,是一个正常老师都不会跟老实孩子、好孩子着急生气。能把老师气成这样,这孩子也无药可救了。”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有本身的准则,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一遇到问题,就要缩头乌龟,还怎么教育孩扬正气树新风。

教师的自我堕落

传统教育中的体罚,其实是一种“鞭挞教育”,禁止这种体罚,是完全应该的。

现实中,体罚在经过几年舆论的洗礼后似乎销声匿迹了,与此同时,很多老师对学生连批评都不敢了,中国老师对学生的管教,似乎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危机中。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更多的老师对惩戒学生望而却步,甚至连批评都不敢,在学生的办理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一位中学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如果老师惩戒学生要冒职业危险,那我犯不着。”老师选择明哲保身,是因为一旦发生师生冲突,“错”的必然是老师。

教育专栏作者陈志文就认为:“老师不敢管学生,学校战战兢兢惟恐出事,更多的老师只能放弃育人的职责,最后受伤害的还是孩子,还是教育。”

中国教育乱象问题,实实在在的证明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应该严厉问责。

更好地保障学生权益,是教育更加科学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不该否认,确实存在部分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存在行为失当、情绪过激的现象,这种问题毫无疑问应当予以关注和管束。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如果搞“情绪一刀切”地对所有老师合理管束学生的行为进行过度处罚,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在岗教师心寒,进而不敢管学生、不敢纠正本该纠正的错误。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教师队伍甚至可能成为“高危行业”而使得优秀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敢加入。

主管部门、教师、家庭等齐心合力

教育主要是学生和教师两大主体,主管部门和家庭应该起到协调和促进的作用, 为教育大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

不能遇到问题,主管部门拿老师替罪羊,家长为老师是问,同时教师也要摆正心态认真负责。

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办妥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为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教育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办事家庭教育。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庇护学生生命安全。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