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济南这场“生命教育体验”,让不少参与者流泪了……
[打印本页]
作者:
阿淳
时间:
2019-3-23 10:30
标题:
济南这场“生命教育体验”,让不少参与者流泪了……
3月22日上午,济南市殡仪馆举行了一场标新立异的生命教育研讨活动。
参不雅观告别厅。
参不雅观路上
,
大家表情很复杂。
月22日上午,由济南市殡仪馆、济南社会工作协会和生活日报联合举办的以“融合发展护航生命”为主题的生命教育研讨活动,以及第八届“殡葬办事开放周”启动仪式在济南市殡仪馆举行。上午9点,来自济南市民政局的领导、济南大学社工专业的生命教育专家、省立病院的临终关怀医生、社工和志愿者代表等40余人,在济南市殡仪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依次参不雅观了这座花园式殡仪馆的办事引导地图、殡仪文化纪念墙、祭奠室、骨灰堂、小花园、告别大厅、办事大厅、整容火化车间、家庭式告别室等场所。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济南市殡仪馆馆长柳海涛颁布颁发“殡葬办事开放周”启动,接着举行了一场标新立异的生命教育研讨活动。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对家人最好的呵护
济南市殡仪馆火化部主任刘刚灵首先发言,他以本身在殡仪馆里工作三年多的经历,讲述了“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的真实感悟,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他念念不忘第一次见到逝者的时候,虽然曾经无数次地劝慰本身要勇敢,但当真正去面对的时候,心中还是充满了畏惧,眼睛始终不敢向逝者所在的地方看一眼,走路的时候也是顺着墙根走,目不斜视,生怕本身多看一眼都承受不住。可以说,在一种彷徨与无助中度过了他来馆工作的最初日子。
当他第一次为逝者整容时,指尖传来冰凉的感觉,心灵深处也像被击中了一般,那种冰凉的感觉刻骨铭心,停下手来,他静静地看着眼前的逝者,青春的脸上失去了色彩,想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发自肺腑的伤痛,本身的眼泪也禁不住流下来。他对眼前的逝者不再麻木,感觉到逝者就如同本身的兄弟姊妹。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调整之后,他才开始轻轻擦拭逝者的脸庞,进行了入馆后对逝者的第一次整容。
刘刚灵说,对殡葬工作人员而言,每天面对的都是生命教育。随着工作的持续,他对生命的感悟也在不竭加深,从开始的恐惧、懵懂到现在的安静无澜,对于本身工作的意义也在不竭感悟。
他深深体会到,必然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要用最虔诚的心去呵护它,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负责,更是对父母、对子女和亲朋最好的呵护。
模拟体验者一边写“遗嘱”一边流泪
随后,济南市殡仪馆生命教育办事团队张兰宝给大家作了生命教育课题内容的讲解,许多社工都是第一次来殡仪馆参不雅观,大家静心聆听。
接下来,在济南市殡仪馆社工、生命教育体验小组负责人韩四维带领下,六名社工围坐在一起,开始一段生命教育体验。随着一阵轻音乐响起,社工们先是现场不雅观看了一段日本空难的纪录片。其中的遇难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了对亲人的遗言。许多人感慨之前没有认清生命的意义,本身有许多事还没来得及做,许多愿望没有完成……真实的场景让在场的社工深受触动,许多人看着视频就流下了眼泪……
“假设你们本身是空难的一位当事人,你的生命还有三分钟,你想留下什么样的遗嘱给本身的亲人?”随着韩四维的引导,活动进入预立遗嘱环节。记者注意到,社工们的表情顿时沉重下来,纷纷低头写下本身的“遗嘱”。有的社工一边书写,一边流泪,有的几乎不能自持,发出阵阵抽泣,在场的与会人士也纷纷动容。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只愿爱护保重当下
“遗嘱”写完后,进入小组分享环节,每个社工依次朗读起本身刚刚写下的“遗言”。牵挂父母,牵挂妻子和孩子,牵挂伴侣和同事,大家都深感生命的可贵和对生命的不舍。
社工苏欣欣哽咽着向大家分享她的“遗言”:“生命终结的形式就是死亡,而造成死亡的无非就是疾病和不测。疾病与不测不分时间、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暗暗到来,你永远不知道它在哪一天会突然来临。时光不能倒流,时间无法复制,希望我们在余生都能好好活着,让爱我们的人永远看到光亮……”她告诉记者,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生与死、欢与悲,各种滋味掺杂其中,只愿爱护保重当下,过好每一天。
一名男性社工在“遗嘱”中对刚刚怀孕的妻子写道:“媳妇,如果我真的不在了,请照顾好你本身,你的一切选择我都能理解,我知道我的父母也能理解,希望你一生安然。”他解释说,假如本身提前去世,不忍深爱本身的妻子被道德束缚,更不肯孩子成为妻子的拖累,惟愿尊重妻子的选择,祝她一生安然……尽管是模拟的场景,但充满真实的氛围,让体验者蕴含着浓厚的真情,写下了对亲人的祝愿。
不仅仅是参与体验活动的社工泪眼婆娑,在一傍不雅观看的社工司思也早已泣不成声。“我是第一次进入殡仪馆参与体验活动,刚进来参不雅观时就已经初步感受到生命的含义。随着体验活动的开始,本身仿佛也置身其中,回想起身在淄博的父母和孩子,尽管每天都会视频聊天,但面对冷冰冰的屏幕,自然是远远不如在身旁陪伴来得更有温度,以后必然会过好每一天,爱护保重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来自济南社会工作协会平阴县民政局项目组的社工王海新,是家里的独生女,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中,被幸福围绕长大。在面对“死亡”的那一刻,她的内心涌现出了和家人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她怀着不舍在“遗嘱”中留下真情嘱托:“爸妈,成为你们的女儿我很幸福,照顾好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如果可以,请暂时不要告诉他们。不能继续陪伴你们,很难过,但我真的很爱你们。”王海新说,这一次生命体验活动,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真正读懂了人间真情需要倍加爱护保重。
合力形成,充满生命关怀的生态环境
体验活动结束后,来自省立病院肿瘤科的陈健鹏大夫讲述了本身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他一直积极推行的临终关怀病房的情况。他说,生命贵无价,救死扶伤是病院的本分,但有些危重病人毕竟不能挽回,那么临终关怀就很有必要,不要让病人在痛苦中离去,最好达到生死两相安。来自济南大学的生命教育专家乔世东说,社工要通过本身的工作,让办事对象心理上、行为上起到积极变化,引导他们充满正能量,关爱社会,感恩社会,对社会有积极意义。
济南市殡仪馆馆长柳海涛在总结讲话时说,济南市殡仪馆正逐步推广全市生命教育场所的有效融合,形成生命教育合力。通过此次研讨会,交流全市不同行业、不同机构在开展临终关怀、哀伤辅导、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就合作交换意见;同时促使各与会单位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命教育实践与探索中,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教学和办事办理中,主动研发创新生命教育形式,打造关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殡葬文化、病院文化、学校文化等,充分发挥各单位和场所的社会教化功能,形成充满生命关怀的生态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广大群众、学生等群体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让受教群体在喜闻乐见的教育中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可贵。
(生活日报记者 郭学军 吴双)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