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怎么教育?最终儿子却想杀了我
[打印本页]
作者:
艾克
时间:
2019-3-27 15:34
标题:
怎么教育?最终儿子却想杀了我
来源:小七解语(jrjxxn)
作者:老北君
一
我刚成为一个母亲,是的,三十分钟前,我的儿子降临到了人世。这一天正好是我18岁的生日哦。对了,孩儿他爹比我还小一点。
本来是不想要这个娃的,我们本身还没玩够呢,但两边的爸妈要抱孙子外孙,说不得,只能挺着肚子办了婚礼。让娃参与爸妈的婚礼,这在我们村挺常见的。
儿子生下来,两边爸妈乐开水了,一天到晚玩就在那逗他,一刻也离不开。正好,我还不乐意带呢,这娃太烦人了,没事儿也要叫两嗓子。
尿不湿和奶粉用的飞快,这样下去还没等他上幼儿园我们就要卖房了。没办法,我只能和孩他爸一起跟着王姐去县城打工,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带,他们自然是满口子答应。
二
在城里打工的日子可不好过,整天干活干的昏天黑地,一年中也就是过年那会儿才能捞到机会回去。儿子嘛,偶尔也会想想,在打电话来的时候。
前两年回去,儿子见到我们就哭着躲,让我和孩儿他爹郁闷的不行。到了第三年终于认我们了,跟我们玩的时候还会把爷爷奶奶推开,有一次还把奶奶推翻在地上了,让我们笑的不行。
这时候的孩子真是太能闹了,有时候只能让爷爷带他出去溜达溜达,给忙碌整年的我们睡睡懒觉。
我们每次回来都会带东西给儿子,家里的玩具零食玩具已经够多了,可爷爷每次带他出去还是大包小包的往回带,爷爷说不买小家伙就会大哭大闹还握紧小拳头打他。
算了,反正赚的钱就是用在他身上的,怎么用不是用呢,只要别来烦我们就行了。
儿子上幼儿园之后,除了他爷爷奶奶外,我也会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是孩子比力调皮,希望我们能多管管他。我打电话回去,他爷爷奶奶却说没什么事,孩子好的很。
我相信他们能搞定娃,但同时,我和孩儿他爹商量,等娃上小学,我们也在县里开个小服装店站稳脚跟,就把娃接到县城里来,他爹同意了。
三
三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完幼儿园的最后一个暑假,我们把儿子接到了身边,给他安排了县城的学校。
开始一起住后,我们才发现儿子的情况有多糟糕。
整天回来了就在那玩我们的手机,还闹着要给他买一台,就为这事,有次经过手机店的时候把我衣服都扯坏了,气的我扇了他一巴掌。作业从来乱写,还在学校交了不少狐朋狗友,老师每次在微信群里发“光荣榜”他都榜上有名,开学两个月我被喊了几次去学校了。
我想这样不行,这娃估计是在农村里被爷爷奶奶惯坏了,他爹又经常要出去进出货管不了,我再不治治他,他这辈子就完了。
于是在老师又一次告状之后,我把他裤子脱了抽了他一顿屁股。还别说,这次打的他撕心裂肺的哭了两小时之后,这小子变的老实多了。
看到教育效果的我对儿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只要他达不到轻则掌掴,重则棍棒。
从不好好写作业玩手机打,到不好好吃饭总吃零食打,再到周末睡懒觉打……打的顺手了,他敢稍微顶我句嘴我马上一巴掌就过去了。
他的成绩越来越好,有一学期还美滋滋的拿了一张奖状回来。我本着为他好,不能让他骄傲的原则,板着脸看也不看,让他去把饭煮起来,他动作慢了点我还朝他脑袋来了一下。
四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不怎么跟我们讲话了。回到家就闷着头到本身房间里,我以为他知道本身学习了,还很高兴,没想到考试成绩出来,退步了不少。
我偷偷在他房间装了个摄像头,才发现他又沉迷手机游戏了。我想起这段时间的账总是有点不合错误,立刻反应过来必定是他偷钱往手游里充了。
这把我气疯了,有天下午趁他在玩的时候冲进去,把他手机砸了,拿棍子劈头盖脸狠狠的揍了他一顿,跟他说上不到好初中就别想碰手机了。
临走无意间瞄到他恨恨的盯着我,我又回去揍了第二轮,还反了他了。
之后我对他看的更严了,一刻又不放松。最后一年在我们娘俩的努力下,他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私立初中。
我正在厨房做饭,准备好好奖励他一下,儿子走过来让我买个新手机给他,我没同意。开玩乐呢,好不容易才把他扭过来,怎么可能再让他进坑里去?
儿子很愤怒,朝我大吼说我不守信用。我继续烧菜,头也不回的说这是为你好,你以后会明白的。
他说没有以后了,除了打我就是打我,你根本不配做我妈,我也不想做你儿子了。
我转过头,儿子手中拿着一把菜刀……
五
自2017年一个12岁的男孩因为琐事将平日管教他比力严格的母亲杀死之后,到本年的3月18日,江苏盐城建湖县一女子同样因家教严格被13岁的儿子刺杀,近两年来已经发生四起轰动全国的未成年儿童弑亲的案件了。
屡屡发生这种令人寒栗的事件,让人不禁想问,究竟父母做了什么才会养出一个会对本身动杀念的孩子。
从几起案件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个词,对孩子管教“严格”。
千百年来总结的家训经验中,“严格”总是被提倡的,但到了今日,为何“家教严格”反而成了亲子反目的借口?
因为他们把“严格”和“粗暴”混为一谈了。
《颜氏家训》有言: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就是说教育孩子要从他还是婴儿时就开始。又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便是说父母对子女既要有威严,又要会关爱他们,子女才会对父母敬畏孝顺。
而纵不雅观这些孩子的成长轨迹,大多是从小作为留守儿童与祖辈生活,因为各种原因祖辈疏于管教,所以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到了必然年龄后再与父母生活,双方都极为陌生,而有些父母又一味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骂不成才”,再加上沟通不善,矛盾便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积累,到了必然年龄就爆发出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容忽视与马虎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夸奖或者打骂就能概括的。作为父母,对待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谨慎思考,长远打算。
你的一思一虑,一举一动,都会把孩子引向不同的未来。
甚至,把本身也引向不同的结局。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