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古镇名山:岔河有座黄石山(谭丰华)
[打印本页]
作者:
往事平不如烟
时间:
2019-4-11 08:13
标题:
古镇名山:岔河有座黄石山(谭丰华)
黄石山地处邳州市北部。与苏北东西走向的群山连成一脉,两座黄石山别离伫立在泇河两岸。
(一)黄石梅剑劈黄石山
这两座山都称黄石山。隔泇河相望,分为东黄石山,西黄石山。东黄石山,位于戴庄镇境内,泇河东岸;西黄石山,在岔河镇南部,位于西泇河西岸。
说起黄石山的来历,这一带十里八乡的白叟和孩子,都能讲出一些关于黄石山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些流传久远,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代代相传,给黄石山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传在古时候,这里只有一座大山,山势突兀雄伟,阻断了沂蒙之水南泄,山北终年积水,成为一片水乡泽国,有田不得种;山南年年干旱,有田得不到浇灌。村民年年都盼望着有一天能把山北的水引到山南来,使山北免受水灾,山南有水滋润,庄稼有个好收成。
山南村子中,有一位斑斓善良的姑娘,叫黄石梅。姑娘人长得标致,且心地善良。她一直有一个心愿,想把山北的水引到山南来。
一天夜里,姑娘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一位白发童颜的白叟翩然而至。白叟声如洪钟,冲着黄石梅说道:“姑娘,你不是想把山北的水引到山南吗?我告诉你,向北离此五百里绵绵大山中有座神仙庙,庙中有一把镇庙之宝,用这把宝剑可劈开此山。保藏保管这把宝剑的是个非常好色的胖和尚。至于你如何取来宝剑,自有妙计与你。”说罢,只见他掷下一颗珠子,便拂袖而去。姑娘惊醒,回忆梦中情景,甚是诧异,扭头果然在床前见到一颗珠子,上书“梅吞民福”,她毫不犹豫吞下这颗珠子。顿时,黄石梅身轻如燕,借月色飞向天空。她照白叟指点标的目的,见群山中真有座神仙庙。黄石梅轻轻落在寺院中。
院中胖和尚见夜半不知从何处飘来如此美貌的女子,顿时,心荡神怡,一股邪念涌上心头。迎上前去搭讪,欲求与姑娘同床共枕。石梅姑娘见状心中窃喜,请和尚允诺两件事:一是和我同床后不得再娶,二是庙中那把宝剑必需交由我保管。和尚贪恋女色,未及多想,连声应答,并将宝剑交给黄石梅。姑娘接过宝剑,瞬间飞向天空。
黄石梅飞回大山,挥剑一劈,大山突然崩塌分为两段,滔滔河水随之一泻而下,后来形成一条经年不息的河流,人称西泇河。山南的村民利用泇河水浇灌了他们的土地,庄稼得到好收成。百姓为了纪念黄石梅姑娘的壮举,后人把这两座山称为黄石山。
(二)人参涧与黄石公
人渗涧位于西黄石山北面,它是一条呈南北走向,长约300米,宽约10一20米的山沟,上窄下宽、呈喇叭形。就是这条并不太显眼的山沟,和两千多年前大名鼎鼎的黄石公有渊源。
传说黄石公隐居此山,经常云游四方。一日,他云游三天后回来,见庙内凌乱,花草未浇水,禅房未打扫,顿时心中不快。当即唤来两名小和尚,询问如何这等懒堕,二童开始吞吞吐吐,黄石公扬起禅杖要打。这时小和尚唯唯诺诺讲出原委。
本来这几天师傅走后,每天都有长得白白胖胖,一男一女俩个小孩来庙中与小和尚嬉闹玩耍。只是玩了半天就回,至于家住哪里,姓甚名谁,全然不知。
黄石公听完这番叙述,心中直犯嘀咕。山下村子中几户人家孩童都相识,并无小和尚说的这般模样的男孩女孩。莫非是神童下凡?于是心生一计,给小和尚两束线团,一头穿上针,让他们趁玩得开心尽兴时,用针别上衣襟,然后弄个究竟。
第二天,黄石公借故,又早早出了庙门。他前脚刚走,一男一女小孩又来到庙中。俩个小和尚逗引来者玩得甚是开心,趁不注意时暗暗地将针别在男孩女孩衣襟上。来者全然不知,玩至下午,男孩、女孩牵手依依向两名小和尚告别。
黄石公回来后,见两条丝线从庙中一直连到山顶,又从山顶顺势而下,进了山北坡山谷中。黄石公大喜,忙吩咐俩名徒弟,顺线入土之处挖下去。黄昏时,忽见土中挖出一个类似于幼童状的白胖人参,黄石公捧在手上,爱不释手。又听土中传来嘤嘤哭泣声,“哥哥,都怪我,每天央求你,带我找人玩,害了你的性命。我走了,以后如果还有来生,就到长白山寻我吧。”据说,人参女神童一路哭泣飞向长白山,一路上每滴一滴眼泪,就形成一颗人参。自从女童在长白山扎根后,长白山遍布人参,而黄石山再无一颗人参,这山谷就演化为人参涧。
黄石公也因吃了这个人参,经日月修炼终成一位道教仙家,终年隐居此山中。后来,他在离山三里的牧猪河垂钓,在圯桥上与藏匿在张家楼的张良相遇,也就有了了圯桥三纳履的故事。张良十三年后功成名就,再来此山寻师未果,见一黄石,以感谢当年赠兵书之情,遂以一块黄石建祠立庙,把黄石供奉庙中,名曰“黄石庙”。后报答了怀念黄石公,而将此山称为黄石山。
从此,西黄石山也因为有了黄石公庙、王母娘娘九连登,王母娘娘小脚印,王母娘娘坐息石,赤松洞,貛狗洞,张良跪拜石,石镜等遗址、遗迹,而声名鹊起。
传说故事总归是传说,现在的黄石山比几十年前已面目全非。我几次登山实地寻查,已见不到一些遗物,只有个别遗址尚存。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这一带村庄的村民,在山上安营扎寨,采石砌墙建房。人们从山上采掘出的都是质地坚硬的黄色石块。由此推断,黄石山也许因山石的颜色而得名。
作者:
隨緣
时间:
2019-4-12 14:20
传说写的不错,不过语句还有不少地方不通顺,用词不当,还需稍加努力并严谨些。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