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时开始,教育机构的形象在公众心中已逐步沦为了“像是骗子”?
知乎网友“业界砖家”:“我身边一堆卖水果开奶茶店开酒吧的伴侣,都在投钱做培训机构。两个月前,我以前的同事关掉了他的房产中介,开了个培训班,现在名片上的头衔是XX教辅学校校长。”
知乎匿名用户:既然面向钱包的是家长,而非教育行业的家长面临着信息不合错误称,再加上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心理,营销话术的作用也就比干货更加能抓住家长的心,尤其是孩子意见占比不高的家庭。孩子作为使用者,很大比例的孩子并没有很高的分辨能力。
知乎网友帅汁兄:“所谓的北上广名师,或者是各种唬人的头衔,都是教育机构编出来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老师都是刚刚大专甚至是中专毕业的,教师证?抱愧,至少一半人没有。老师是速成的,三个月,把一个小白毕业生迅速打包成所谓的优质教师。”
知乎网友“浅笑轩歌”:本身曾因病让别的一名老师接替。然而“她每天花一个小时‘帮手’孩子写作业,题不会就直接说答案,作文写不出来直接她口述,孩子誊写,剩下的时间就带着孩子玩,玩玩具、玩手机、刷抖音、看动画片、画画、折纸、捏橡皮泥,反正跟学习不妨的。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摆拍几张孩子看书或者做题的照片发给家长,就这么愉快的到下午五点家长接走。”
知乎作者李耀西:教育机构有个考核老师业绩的东西,叫续班率/续课率,也就是一期课程结束后,老师们要想办法留住这一期课程的学生,让他们继续报这个班,减少学生流失增加学生家长忠诚度以获利。
这个东西把想要好好教我的书,好好带我的学生,好好提我的分,好好树立一个教书育人老师形象的老师们,一下子给搞成了一个卑恭屈节求着家长报班的狗奴才。
知乎网友帅汁兄:家长缺乏对孩子学习情况最基本的了解,病急乱投医。在不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下,企图用给孩子报班请家教的方式提升所谓的分数,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