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忆海翻波:我的小学老师们(马其亚)
[打印本页]
作者:
往事平不如烟
时间:
2019-4-30 13:33
标题:
忆海翻波:我的小学老师们(马其亚)
看到大老爷家二姐去上学,娘说:“七岁了,你也去上学吧!”那是1958年,我七虚岁。
桌凳需要自备,娘把大娘的坐床借来搬上,再拿一个小凳子,把我领进学校。坐床原本是床边的凳子,那是大娘的嫁妆,娘没有。
负责报名的老师,问我叫什么?娘说了她想好的名字。老师摇了摇头,说:“不太响亮。”娘说:“您给起一个吧!”老师问了我的启字,说了好几个名字。娘说,就叫这个“亚”字吧!这是我认识的第一位老师。后来知道他叫张绍明,家是大王庄的。好像他没有给我上过课,我也没有再见到他,再后来听说他英年早逝了。
开学第一天,娘怕我饿着,用手帕包了一块熟红薯,让我带着。上课的老师叫胡康芹,教算术,一加一等于几这些,我一点也不会。看我开小差,她就提问我,听到后面有人暗暗说答案,我就照样子回答。老师拿着铅笔比划:“两枝加三枝,一共几枝?”这回没有人暗暗说,我就回答不出来了,然后自顾自吃起红薯。下课以后,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我不知道办公室是干嘛的,忒害怕,老师就拉着我走。出了教室,看到一处烂草堆,我躺在上面,脚手乱刨,撒泼耍赖。等老师走了,我就一口气跑回家。家不远,也就五六百米。任娘怎么说,就是不想去上学。这是我认识的第二位老师。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位胡老师,听说她还是我们临边五队的。
1960年,我九岁,娘再次送我上学。语文老师叫彭爱华,一开始,她教汉语拼音。彭老师大脸膛,短发,南方人。教字母“a”的时候,她让我们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发音。只学了一个多月,我对汉语拼音就能熟练掌握,并且受用了一辈子。
彭老师的爱人叫刘贤昭,是校长。刘校长领我们在最后排教室屋后,对着汪塘写生,他画的荷花还有划船的人,非常逼真。五年级时,清明节扫墓归来,我写了一篇作文《在烈士墓前》,用了作文纸九页。朱老师说:“作文很少有打满分的,我给打95吧!”刘校长把我找去问:“这篇作文是在哪里抄的?”我说:“没有见过任何课外书,无从抄起。能写出来,全凭老师作文课上提示加上本身想象。”他笑着认可了。
我九岁上学以后,好像心智一下子被打开了。老师讲课,我都能听懂,都能记得牢,都能最快完成作业。一二年级时,还是五分制。不论上课回答提问,写作业,还是参加期考,我都是五分。记得一次回答课堂提问,因为抢答快而准,老师说:“这次要给你更高的分”,他用红粉笔在“5”字上粗粗的描了几次。
每当我唱:“1、2、3、4、5、6、7、ⅰ”这几个音符时,就会立刻想起秦克振老师,他一边弹着风琴,一边教我们反复吟唱。如今我自觉唱歌发音比力准确,还是秦老师帮我奠定的基础。后来听说秦老师做了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1980年,我曾经在薛集病院住过一段时间,爱人在病院上班。有一天,公社妇联主任宋玉梅问我爱人婆家在哪里?爱人说了我的名字。她立刻说:“我认识,头大大的,特别聪明,老师都喜欢他。”宋主任曾经在我们阿谁小学任教,她的丈夫闫长栋也是我的老师。
小学阶段,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朱伯和老师。朱老师是我五年级、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我一直是班长。他把我捧上了天,经常听到他在班里,在老师中,夸奖我。他言传身教,书教的好,字写的特别棒。对同学满腔热情,大家都特别喜欢他。我们班一直都是学校的优秀班级。还有闫长龄老师,数学教得非常好,我一听就会,还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我虽然家境贫寒,却是在母亲和老师的宠爱中长大。我也遇过一位不曾宠爱我的老师。四年级时,一位新来的(可能是实习生)李老师在教室外,“啪”的一下把我帽子打掉地上,说:“你的作业怎么做的?”我莫名其妙,拿过作业本,告诉他:“这不是我的作业。”我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大学,这是唯一的一次被老师批评,所以印象极深。
上小学时,很多老师教过我。至今,我差不多都能够记起他们的名字,还能回忆起他们的模样,也能想起他们的点点滴滴。张新英,陈景秀,崔绍明,张太琪,王静,王保和,杲景田,宋守谦,李顺石等等,都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们或多或少教过我。我的印象中,他们个个都是学识渊博、充满爱心的表率。
我能够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全都仰仗这些老师的最初哺育。脑海中,经常出现老师们的身影。他们是我心中像父母亲一样伟大的人,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