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艺海拾贝:回眸旅途 定格风景——读阿土《写出属于你的风光》
[打印本页]
作者:
往事平不如烟
时间:
2019-5-13 07:48
标题:
艺海拾贝:回眸旅途 定格风景——读阿土《写出属于你的风光》
是诗,是散文,还是散文诗的集结号?
净手,轻轻抚摸着阿土的《写出属于你的风光》,我眼含泪水,遥望远方,脑海里一片空白。目光再次聚焦在书页上,用心阅读《写出属于你的风光》,我在内心惊呼:这是诗人情怀的阐释,是诗的语言构筑的散文集。
怀着敬畏,掀开封面,阿土右拳托着下巴,坐在索链上,望着我微笑,笑我痴,笑我傻?这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大多颁发在《诗刊》《散文》《中华散文》《散文选刊》《散文诗》《青年文摘》《雨花》《西北军事文学》等刊的作家,著有《有一种距离叫遗忘》等六部著作的作家,那是自信的微笑。微笑中传递着情怀与悟性,绽放着睿智和才情。
本名庄汉东收入《写出属于你的风光》的31篇作品,均是历史名胜文化风光的叩问和遐思,也是回眸旅途,定格风景的写照。比如《浸在慢时光里的成都》《杭州的韵味》《行走徐州》《窑湾,我任性的思索》《桃花岛上思邳州》《大运河》等等。而阿土笔下的景点,并非导游介绍景点那么轻慢和肤浅,而是以作家独有的情怀膜拜,以诗人特有的语言叙述,站在思想者的视角挖掘,构成了一篇篇属于阿土风格,独具艺术品位的佳构珠玑,读来韵味无穷,口齿留香,余音绕梁。
评判一个作家水准凹凸的标准要素很多,首要标准在语言。高晓声的文学语言全像在说话,顺溜溜淌出来却又粘又糯,很有咬嚼。贾平凹说,文学语言是一个迷宫,正因为是迷宫,才让我们产生追究它的兴趣。他说,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语言。汪曾祺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说过:语言是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语言不是外在的东西,它和思想内容一同存在,不成剥离。汪曾祺的语言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干净、平淡、诗意,又宛若芙蓉出水一般,灵动、明澈,耐人寻味。而阿土的语言只属于阿土,你想学都学不来,学不到精髓。读读他的《浸在慢时光里的成都》这篇作品中《草堂》一节开篇,便可领略他的语言风采:
在浣花溪的水流里,晚秋的浓妆卸成了工笔的淡抹。
时光飞逝,一如过隙的白驹。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空气已经十分冲淡,木头和竹器泛着古旧的色彩,相视无语地立在那里。我无法穿过时间抵达当时的场景,在斑驳处抚摸,我却能感受到它们正以沉思的方式怀念......
翻开古今中外的文学佳构,书写《草堂》者大有人在,而留下“草堂篇章”者能有几人?无以统计。然而,我敢说,如此开篇,直抒胸臆,点“草”成金者少之又少吧?
再看阿土笔下的《大运河》:
【一】
引一渠细流汇通全国,想来这应该不是阿谁前朝帝王的理念吧!
从江南到江北,一条条水系贯通起来的河流我已经一读再读,但始终无法把那些参与挖掘河沟的人们一个个从淤积的泥土中读出水面,我无法看清他们力透纸背的劳作,究竟是快乐或者哀痛。他们是普通的百姓,但也是伟大的人民,因为他们的齐力一举,给我们留下了令世界惊艳的水利!
从春秋到隋唐到宋元再到明清,从夫差,到杨广,到忽必烈,再到朱厚熜和康熙,从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从隋唐运河到京杭运河、浙东运河,一条条沟渠就是一道道历史的印迹呀。在如此厚重的历史之下,我不能只提最初的记录,也不能只说当下的境况!
对于大运河,这条占据了中国东部平原的工程,挤满我脑海的文字远不如它的流水浩瀚。我甚至无法分辨出那些溅湿我内心思绪的水花,究竟有多少属于远古,又有多少属于现代!
咀嚼《写出属于你的风光》每一个文字,惊喜发现阿土独有的情怀。这里,没有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无限遐想,古今贯通,呻吟叩问,而是用诗人的眼光,诗人的情怀,朗诵家的心声,对每一处历史名胜文化风光独到发现和深沉的浮想联翩,这是属于阿土的风光。
你乐意领略阿土的风光吗?不妨走进阿土的文字,用心感受一番。
(作者:周葆亮)
作者:
baif
时间:
2019-5-13 07:48
转发了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