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乡村纪事:又到五月麦黄时(谭丰华)
[打印本页]
作者:
往事平不如烟
时间:
2019-5-27 15:17
标题:
乡村纪事:又到五月麦黄时(谭丰华)
小时候喜欢五月,因为这个时候大人都在忙着本身的活,一群孩子在没有大人束缚下可以自由自在地去河边玩,一起去水中捉蝌蚪;还可以趁着阳光脱光衣服撒起欢在沙滩上翻筋斗;渴了喝两口河水,饿了揪掉几颗麦穗在手中搓一搓,吹一吹,放进嘴里嚼一嚼,嗅着麦粒的清香,别有一番风味。
文人喜欢用“绿肥红瘦”来形容五月,用“金色的海洋”来赞美金黄色的麦田,五月的确是这样,五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美的让人陶醉,美的让人窒息。
春天像一只候鸟,每一年都姗姗飞来,又匆匆离去。夏日的到来花儿谢了,草儿绿了,麦儿黄了,石榴树上缀满了灯笼似的红花,辛勤的布谷鸟又飞来了,此刻的小麦在一股股热浪中一天一个样,由青变得微黄,到完全变成金黄色。
成熟的小麦,挺着沉甸甸的腰杆,在微风中互相磨擦着、发出嗦嗦的响声。此时的布谷鸟似乎有些过于兴奋,没日没夜一声接一声地呼唤,好像告诉人们,快快割麦耩豆。
故乡有句农谚说“四月芒种不动镰,五月芒种割一半。”事实亦如此,这是千百年来农家总结出的农时经验。
每逢这个季节,总能听到爹娘合计着怎么样把成熟的麦子抢回家。当娘从皱巴巴的手绢中拿出一些脏兮兮的票子,到集上买来诸如杈子、扫帚、木锨、镰刀等农具时,就说明这场又苦又累的夏收即将拉开帷幕。
不知为什么?越是流汗干渴的麦季,令人费解的是,一到麦口本地人几乎家家要买咸鱼作菜,集市上卖咸鱼的小贩即使不吆喝,生意也特别火爆。
麦收前,木匠、铁匠这几天活计也多起来,钉钉镰刀,打个碌碡郭,补缀各种车辆……耳朵上的香烟抽了一支又夹上一支。
整理打麦场可是麦收前一项既费工又费时的活。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套上牲口,先把沉睡了几个月的场耙起来,然后再把土碾碎,接着再泼上水,经过一夜的渗透,第二天早上撒上麦糠,开始压场,直到瓷实光滑为止。
不知是看到小麦即将登场的喜悦,还是怕本身打盹、怕牲口偷懒,碌碡一响,压场的大伯不时起打起“喝溜”来,那声音粗犷中带有悠闲,让人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邻家的奶奶踮着小脚,比平时到小园里更勤了。因为扎得严实的篱笆里还有一畦黄瓜、芸豆之类的,这可是一家人过麦口的上桌菜,生怕一些熊孩子偷偷帮衬。
蹲在墙根处爷爷好像比平时少了,手中的烟袋也不再悠然,大口大口抽上几下,便拂袖而去。
石碾旁的老槐树下,往日总聚拢着一帮说不完东家长李家短的女人,这几天一下冷清了许多,只留下大槐树在那孤零零守望着自甘寂寞。
门前那几只狗,不知疲倦地追着跑着,农时似乎与它们无关,它们用这种欢快的方式打发时间。
灶房里的风箱声,失去了平日里的节奏韵律,变得急促,像个得肺炎的病人,大口喘息着。炊烟拉直了,急急忙忙插入云端。
农家的日子就是在日出日落中滑过,五月麦黄,农家即忙。这一触即发的麦收即将来临,勤劳憨厚的农民,怀揣着希望,又要编织新的梦想。
时光荏苒,又到了麦儿金黄的时节,写此忆旧短文,以不忘历史与人生。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