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这三种常见行为是犯罪,最高要判7年! [打印本页]

作者: 红杉树,    时间: 2019-6-2 08:55
标题: 这三种常见行为是犯罪,最高要判7年!





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本色概念、混合概念。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与本色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也就是指触犯了法律。犯罪其实离我们很近,可能就发生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一、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最高可判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出于玩笑或者不正当利益去法院进行虚假诉讼,最高判七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波折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不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三、诚信考试,不然最高判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手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不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本身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