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当班主任那会,最怕的就是家长跟我说:“孩子在家哭得厉害,不肯来上学了。”我就很着急,和老师们一起反省,是不是教学方式不合错误,是不是生活照顾不够细致,是不是课程让孩子不感兴趣……最后发现不管怎么改变,总有愿来的和不肯来的,而不肯来的,就那么几个。一个很突出的例子是,有个孩子是走读的,每周回家一次,不哭;而别的一个孩子每天都回家,早上和妈妈分开时还要大哭一场。
孔子“十又五而至于学”,十五岁可以看作孔子自觉性的初步建立,从此他才能够自主学习。孟子少年时代也逃学,不外他回家一进门,就被老妈一个雷霆万钧的动作——“断机杼”唬得目瞪口呆,从此乖乖读书。提倡“良知”之教、最重视启发人的自觉的大儒王阳明,少年时代嗜好下棋,屡教不改,有一天下棋时其父大怒,把棋抓过来一把扔到河里,阳明深受震撼,从此立志读书,还写了一首诗记录此事。
最有代表性的是卢梭的名言:“凡上帝创造的都是好的,一经人类的手就都坏了。”蒙特梭利也说:“儿童是本身成长的,成人只要不干扰他就好了。”他们都无限地赞美儿童,崇拜儿童,蒙特梭利甚至说:“儿童是成人之父”。
君不见很多幼儿园比着一天吃几餐吗?君不见很多幼儿园一进去好像进了游乐场吗?君不见无论中西,学生学习内容越来越肤浅无聊吗?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