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追梦徐州!这个地方承载了徐州人童年旧时光……
[打印本页]
作者:
740134791
时间:
2019-8-22 15:46
标题:
追梦徐州!这个地方承载了徐州人童年旧时光……
对于城东的人来说有一座桥,对他们有特殊的意义。
有的人曾在上面翘首企盼,有的人在上面学雷锋做好事,有的人凝视远望,只是为了看看火车。
点击视频不雅观看
追梦徐州·桥边世界
你也许看过很多次这张照片,却不必然知道这是徐州的哪里。
住在城东的老徐州人都记得,这是老天桥,它就像一个文物,由石头堆砌而成,两边有供行人上下的台阶,东边的台阶下来就是津浦路。
(徐州站内上下客的天桥)
在徐州火车站原本有两座天桥,距离300米摆布,遥遥相对。一座是连接站台上下客的天桥,一座横亘在车站南侧,位于建国东路上的天桥,徐州人称之为南天桥。
(徐州艺术家刘永钧老先生曾描绘了南天桥雄姿)
这座桥建于1914年6月,修建之初是便利东郊百姓进出城之用,它既是城里和郊区的一个边界,也是城表里沟通的一个桥梁。
“我家住在天桥东”成为桥东宝穴路上居民至今仍保留的自我介绍。
据徐州文史学家李世明回忆,50年代末,他在天桥东王杰中学上学,每天都要经过这座桥,那时的桥纵坡陡峭,大概有45度,每次从桥上过,都能看到拉平车的人吃力爬坡。
天桥上的管制是很严的,骑自行车的人,禁止骑车下坡,特别是桥西坡,会有警察在那“围堵”,如果被抓住,要罚5块钱,这可是一笔巨款,因为那时人们的工资才20块。
王猛,受父亲的熏陶,1980年开始了他的拍照之路,由于家住在天桥附近,一张张老照片,成为他最珍藏的回忆。
王猛8岁的时候,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跑到天桥上看火车,听着冒着烟的火车突突的从脚下远去,心里很是兴奋 。可一不留心,脸上就被熏的黑黑的。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日,这对天桥附近的孩子们来说,有个利好条件。小伙伴们组成学习小组,来到天桥脚下,等着拉平板车的工人,两三人推一辆,把他们护送到天桥顶端。然后站在平板车后面,搭着顺风车下到桥的另一端,当微风迎面扑来,那叫一个恣儿。
70年代以后,徐州作为一个铁路枢纽,铁道增加,降低坡度,加固桥梁,天桥慢慢地也要扩大。车辆从桥上过轻松了不少。
在王猛印象中,10路是他看到的第一辆过天桥的公交车,也叫双拥线路,从文化宫开到王杰部队门口,市里人到九七病院看病,也可以搭乘这趟车。
80年代的徐州城东,穿过清真寺五孔桥,南天桥就在远方。那时,重型机械厂,王杰部队,九七病院是南天桥以东最著名的单位。
80年代以后,白云大厦,蓝天大楼,朝阳市场陆续建成开业,东部商圈正式崛起。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和城东生活圈的形成,有坡度的天桥不再满足人们的出行便利,1992年,南天桥桥面主体拆除。
=
从此,”上过行人,下过铁道”的天桥变成长长的地下通道。
如今的徐州日新月异,变化极大。以前的天桥东就是城市的边缘,往东不远就是庄稼地了。
现在老天桥以东的宝穴路两边,熙熙攘攘的是各种店铺。老天桥被立交桥取代后,又在三环路建起了雄伟的高架桥,游龙一般的伸向远方。地铁开通后,立体交通的魅力将再次迸发。
但曾经那座斑驳的老天桥,承载了徐州人太多的回忆。
搬走的老户,逝去的青春,看过的风景,回不来的小店,赶着上班的人们……时间在变,人在变,有些感情一直都在。
在徐州城里拉石子的平车早就没了,童年时从桥上走过的人,
最起码也30岁了。70年的徐州故事里,
老天桥全程伴随。
你跟天桥曾有怎样的牵绊?
欢迎大家留言~
来源:徐州广电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