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凡是有良好歡养的人都会谨记一条:勿发脾气
[打印本页]
作者:
笑看人生458
时间:
2019-8-29 16:24
标题:
“凡是有良好歡养的人都会谨记一条:勿发脾气
撒泼、乱发牌气,是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常见的现象之一。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享受着过去孩子所享受不到的良好生活条件,享受着家长的“百依百顺”与“有求必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且不称自己的心意,便开始歇斯底里地发作,打滚撒泼、又哭又闹甚至要死要活,来要挟大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体现了孩子一种极不正常的心态,是孩子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也说明他们的心理发育是不健金的。这种行为不仅会让他们的父母感到难堪,对孩子自己也是绝无好处,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当然,孩子如果只是偶尔发发脾气,哭闹一下,家长也就不必过于紧张,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孩子把大吵大闹、撒泼打滚当做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或有效手段,那么,家长就应该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重视起来,要认识到其严重性,及时采取措施,矫正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
案例
蕾蕾是白先生夫妇的独生女儿,今年10岁,正上小导致她只能听好话,不能受批评,任性、自私、过分要强,好学习成绩一向优良。但是由于平时父母对她一味迁就,依乱发脾气的坏习惯十分严重。比如,菜不好吃,就责怪大)吃了她爱吃的点心,就大声怪叫;每天起床后总要找点事情,发顿脾气。
有一次,妈妈和她一起上街买东西,因为不小心买了她不喜欢吃的饼干,回来的时候,她就一直坐在家门口的阶梯上不汽范,不管妈妈和邻居怎么好言相劝,她就是理都不理。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又折回去,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重新买来了她爱吃的饼干。可是蕾蕾依然不解气,一上楼就把自已关在房里哭闹了一两个小时才渐平静下来。
今年暑假,她迷上了看电视,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在电视机前着,妈妈提醒她该做暑期作业了,她就像没听见一样,动都不动为此,妈妈数落了她几句。等妈妈一上班后,她就开始收拾衣物,准备离家出走。正在这时,外婆带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小表弟到她家来了,于是阻止了她。她恼羞成怒,居然用绳子套在门框上想要自杀。外婆又急又气,打了她一下,她竟然破口大骂:“你吃我家的东西,还用我家的钱盖房子,姓刘(蕾蕾妈妈姓刘)的都不是好人你永远不要进我家门,她还不停地在床上折腾,把床上的被子、枕头了地上,还摸电插头寻死,甚至企图用毛巾被捂死小表弟。外很少来她家,看到外孙女这一番无理哭闹,伤心得立刻带着孙子家可,晚上,爸爸要带着她到外婆家道歉,她就是不去,还把妈妈的衣服扔的满地都是。
案例二
小成是杨女士的儿子,今年9岁,长得眉清目秀,一副聪明伶孩子爱撒泼俐的样子。但是,让他妈妈心烦的是这孩子有点“人来疯”。家里来客人,他就开始上蹿下跳,做出各种奇怪的动作,发出种种怪声音,跟家长撒泼耍赖,甚至跟客人胡搅蛮缠,弄得客人又尴尬又恼火,只是不便发作。爸爸妈妈批评他,他根本就不在意。
有一次,妈妈带他一起上街逛商店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朋友。妈妈刚跟那个朋友聊了一会儿天,小成就来劲儿了。只见他先是围着妈妈和她的朋友跑着转圈,一边跑一边还做着各种各样的鬼脸接着,他又开始绕着柜台疯跑。妈妈只好匆匆告别了朋友,去找儿子。这个时候,他就跑回来了,伸手挽住妈妈,乖得像只小绵羊,跟刚才的表现截然不同。
专家分析
孩子经常撒泼哭闹、乱发脾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父母的过度宠爱惯出孩子的撒泼行为。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至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之所以任性胡为、随意撒泼,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家庭环境的影响,在父母的言行中不断得到助长,是父母娇惯的结果。大多数的家长为子女的成长可谓吃尽了苦头。真是“可怜
天下父母心,父母的这片“好心”却办了坏事。孩子由于长期娇惯,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稍不顺心就又哭又闹,撒野、耍泼,甚至用死来威胁家长,成了谁也奈何不得的“小皇帝”和蛮横无理的小霸王。
事实上,孩子正是在自己的任性撒泼的过程中,在父母一次又次的娇惯、纵容中逐渐试探着自己可以触及的“权力”范围,有了第一次任性的成功战果,孩子便长了一点“本事”,觉得可以试,便侥幸地尝试第二次、第三次,如果仍然屡试不爽,孩子就会认为这样是可以的,是自己的权力。从此就更加地任意胡为,通过撒泼来不断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