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做事鲁莽而无虑者那是个傻瓜反之太过谨慎甚至杞人忧天那是胆小
[打印本页]
作者:
笑看人生458
时间:
2019-9-7 12:06
标题:
做事鲁莽而无虑者那是个傻瓜反之太过谨慎甚至杞人忧天那是胆小
做事鲁莽而无虑者,那是个傻瓜;反之,太过谨慎,甚至杞人忧天,那就是胆小鬼了。走这两个当中的任何一个极端都将预示着人生的失败。所以,我们可以谨慎,但不可以过于谨慎。在周密而严谨的思考之后,倘若有机可循,便可乘势出击。切不可太注重小节而失大利。在这一点上,号称中国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的诸葛亮就是一个最好的诸葛亮虑事周全,谨小慎微,对他这种性格描述贴切的是《三国演义)里他第一次兵出祁山的一节。
诸葛亮用马谡的反间计使曹睿削掉司马懿的兵权后,开始北伐中原,曹睿派驸马夏侯楙为大都督来迎战诸葛亮,于是魏延向诸葛亮“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之后,分析说:“如果是我进兵,我一定要从子午谷进攻,奇袭长安,这样长安一带便唾手可得。”魏延与司马懿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可过于谨慎细致的诸葛亮却不用此计,实在遗憾。
再看后来邓艾率五千精兵,偷渡阴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奇袭成都,一举成功,他没按正规进攻路线攻打成都,避开姜维布在剑门关的大军,灭了蜀汉政权,此计与魏延之计如出一辙。
诸葛亮北伐中原能够成功的唯一一次机会就在这里,因为魏主曹睿连续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中了马谡反间计,夺了司马懿的兵权;二是派不谙战事的夏侯楙为帅来拒蜀。这正好给了诸葛亮天赐之机,如果诸葛亮能抓住这一机会,按魏延之计,率五千精兵直取长安,自己再率军出斜谷,那么大事几乎成矣。再加之其他兵马呼应,谁能定天下就难说了。
机会是均等的,也是短暂的,成功者的素质就在于能抓住短暂的机会,哪怕是瞬间也不错过,只有如此,才能成功,古往今来成功者无不如此,不管是谁,只要机会闪现,他们便绝不放过。然而,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太过细致谨慎造成他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会铤而走险。谈笑间,他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一统天下的机会。他博古通今,智慧超群,但却不敢冒险,仅此一次就让他一生的心血付诸唐代赵蕤的《长短经》上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东流。
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的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这是教导人们要发挥人才的作用,不要细大不捐,事无巨细,所有的事都要一个人去完成。所以说,会办具体事的人只是办事的人而会使用人的才是真正的领导者。刘邵在《人物志》中也说:“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以一味协调五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却以会用人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有才能。大臣们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最高统治者正是因为不必事事精通,不必事事躬亲,所以才能统帅众多有才能的人。
刘邵的话无非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常常关注一些细小之事而失于大事的决断未必是好。诸葛亮便是这样,他事无大小,都大包大揽。蜀国似乎只有一个诸葛亮是个人才,他事必躬亲,结果呢?落个好名声,累死五丈原。就他诱司马懿出战就很能体现他这一性格特点。
?
作者:
西安逸飞影视
时间:
2020-3-25 14:41
有能力自然有魅力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