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我的家乡我的镇 | 腰包鼓了,乡村美了,车辐山的居民乐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海闊_天空
时间:
2019-10-21 17:24
标题:
我的家乡我的镇 | 腰包鼓了,乡村美了,车辐山的居民乐了
还记得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吗?
那里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变化?
今天的
“我的家乡 我的镇”
专栏
带你一起去车辐山镇看看
腰包鼓了
脱贫致富路子多
在车辐山镇山南村的
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
里,村民郁帮娟正在大棚里栽种黄瓜苗。郁帮娟告诉记者,她以前是家庭主妇,没有什么收入,家庭生活也比较拮据。自从2017年承包大棚栽种黄瓜以后,她的生活质量相对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一年能收入7~8万块钱,纯利润3~4万,还不影响在家带小孩。”
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从2009年开始建设,经过十年的经营发展,基地管理逐渐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两年前,山南村在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实施精准扶贫,像郁帮娟一样的40多家贫困户当起了老板,拥有了自己的发家“根据地”。
据了解,包括扶贫大棚在内,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现在共有大棚1000多个,承包户大多是山南村当地村民,蔬菜品种以黄瓜、茄子和芸豆为主,年利润将近8千万。车辐山镇山南村党总支
书记
郁全伟介绍道:“今年准备在新园区公路南侧再扩种大棚樱桃,把山南村变成旅游、采摘、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村。”
去年,车辐山镇在车辐山村试点“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更好地打响稻虾共作知名度,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运作,今年六月份,车辐山镇牵手泰钢集团,扩大稻虾共作基地,仅一期项目就占地2850亩。
基地开工以来,主要围绕虾道开挖、虾苗投放、水稻栽插、道路建设和排灌渠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工作,由于基地需要劳动力,不少在外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就业。车辐山镇车辐山村村民刘汉潮表示:“之前在外地打工,工资相对来说高一点,但是家里照顾不到,现在在这里干活,收入和外地差不多,还可以学到一点技术,同时也能照顾家庭,非常好。”
近年来,车辐山镇因村施策,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在车辐山村进行稻虾共作,车前村种植蜜倌桃,任庄村蒜椒套作、新庄村栽种富硒大蒜,山南村发展设施大棚,土地规模经营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车辐山镇党委副
书记
戴国说:“下一步针对车辐山的产业结构,继续做大做强‘南蒜、中菜、北稻’。现在正在为明年的稻虾二期扩面做准备,争取春节前后把土地流转合同签下来,扩到五千亩,同时蒜椒套作扩面也要尝试扩到三至五千亩,富硒大蒜产业针对各村的情况也要进行全面提质扩面。”
乡村美了
生活质量“蹭蹭”往上走
老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口袋一天天鼓了起来。如今,车辐山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的追求。为此,车辐山镇加快公共空间治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红光村是进入车辐山镇第一个村子,近年来经过公共空间治理,如今村里不仅干净整洁,老百姓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车辐山镇红光村村民衡墩勤说:“以前村里的水都出不去,这一修好水渠了,很方便,道路也宽敞了,卫生天天有人打扫,现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公园,晚上没有事来溜达溜达,心情很好。”
红光村的蜕变是车辐山镇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车辐山镇聚焦宜游宜居宜业,加快推进集中居住、中心小学建设、国省干道沿线绿化改造提升等18项城镇重点工程,3个村休闲
广场
建设、农民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公共停车场1.2万平方米,新硬化路面65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9.6万平方米,城乡面貌显著提升。
编辑:朱昱
融媒体记者:王肖 摄像:杜洋 摄影:崔亚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