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奇瑞吉利等15家企涉贿赂案 新能源车虚火下丑闻不断
[打印本页]
作者:
银鲜目江探
时间:
2019-11-25 12:25
标题:
奇瑞吉利等15家企涉贿赂案 新能源车虚火下丑闻不断
新能源汽车连续四个月下滑的“阴霾”尚未散去,行业又传来贿赂丑闻。
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披露一份由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文书,判决文书内容显示,被告人项某在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任职期间,利用负责审核新能源车企新车型数据接入符合性等工作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从2016年7月开始两年多时间里多次收受贿赂,共计收受现金、购物卡等合计价值人民币25万元。
该消息被公开后,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引起轩然大波,因项某所收受贿赂来自国内15家车企的工作人员,包括奇瑞新能源、众泰新能源、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宇通客车等。
11月18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向其中部分涉案企业进行求证。其中,宇通客车、金龙汽车方面均表示不太清楚此事;吉利方面称,针对该事件内部正在审查处理。记者同时致电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其工作人员表示对员工受贿事宜不了解,“稍后让相关负责人回电话”,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电。
15家车企行贿25万元
根据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书(2019)沪0114刑初1015号,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前管理人员项某在该中心任职期间,先后接受15家车企工作人员的行贿。
其中,众泰新能源、吉利汽车研究院等进行过多次行贿,金额在0.2万~2万元不等;成都大运汽车行贿数目最高,总金额达3万元。
最终,项某犯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记者了解到,项某原是国有独资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从2016年7月开始,被委派至民办非企业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于2014年完成注册,是上海市唯一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基础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分析机构,主要采集上海全市新能源汽车和充电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数据,开展消费者驾驶行为与充电行为的研究,为全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制定与评估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规划提供咨询服务与决策依据。
作为一家“民间非营利组织”,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也是该市新能源汽车审批备案的重要“把关人”。2013年,上海市发改委曾发文,明确凡享受上海地方基础设施补贴的单位,其数据均需要传送至该数据中心。
记者从数据中心官网了解到,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接入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联系数据接入对接负责人”,而项某先后担任该中心数据中心综合部主管、数据质量监测总监、车企管理部副经理等职务。第二步是向数据中心提交车企和车型信息,签署数据接入协议并搭建数据采集平台,数据接入100辆车并运行1个月后,车企提交通过数据接入申请,数据中心再给出数据质量检测报告。最后获得该中心出具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检测报告》,办补贴与备案管理系统的车型才能审批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陷入此次受贿丑闻的数据中心官网相关数据只更新至2019年2月,接入车辆约24.8万辆,接入企业117家,接入车型数则停留在702款。
新能源汽车行业乱象丛生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第一次曝出如此丑闻。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之初就颇受关注,也导致了一些“钻空子”行为出现。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一些不法行为进行调查整顿。
2016年12月20日,工信部对苏州金龙等4家企业作出行政处罚,2017年2月4日,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又公布了对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有限公司等7家车企的行政处罚书,处罚原因均为“骗补”。
随着一系列类似行为的出现,新能源汽车相关监管措施逐步趋严,补贴政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今年3月,新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开始实施,3个月的过渡期结束后,除了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地方政府给予的购置补贴全面取消,国家层面的补贴整体降低了约50%。同时,国家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汽车百公里耗电量等指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重大挑战,红利趋弱。根据中汽协11月11日发布的2019年10月汽车行业产销数据,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5万辆,环比下降5.9%,同比下降45.6%,远高于我国车市4%的整体降幅。而且这已经是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第四个月同比下滑。
尽管中汽协已经将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目标从160万辆下调至150万辆,但截至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94.7万辆,距离目标仍有55.3万辆的差距,要完成目标并非易事。
那么,此次行业内再曝丑闻,是否会让近期原本就阴霾笼罩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雪上加霜”?
“影响没那么严重,很可能是经销商或车企员工个人想寻求‘照顾’。”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此次曝光涉及行贿的车企员工很多,但总金额相对较低,应该不是车企层面的行贿。“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以及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度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
℡单翼〃
时间:
2019-11-25 12:26
比以前的好多啦,非常有现代气息,与汽车追求的目标相一致!很有动感相当不错
作者:
orkkpijcgq
时间:
2019-11-25 12:27
看得我都想买车了
作者:
apian
时间:
2019-11-25 12:28
也包括吉利吗?背后的事你不懂吗?每家才几千元,我信你个鬼!
作者:
宇智波鼬
时间:
2019-11-25 12:30
一款车就像朝夕相伴的朋友,值得好好挑选
作者:
bu809
时间:
2019-11-25 12:31
这两年国产的新能源的车质量都不错啊,可选择的范围也多
作者:
1231651
时间:
2019-11-25 12:32
新能源这几年的市场热度高,未来可期.
作者:
西风吹雨
时间:
2019-11-25 12:33
差点被文章带节奏了,但是想一想人家也没错呀,不就是应该上传数据吗?
作者:
weiding
时间:
2019-11-25 12:34
文章写的我实在看不懂,明明企业按照要求上传数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合规的呀。
作者:
mooic
时间:
2019-11-25 12:36
文章讲的个人行为和企业按照要求上传数据有关联吗?企业的流程本就是合法合规的呀!
作者:
天闲
时间:
2019-11-25 12:37
挺吃惊的这么多车企都牵扯了进来。
作者:
45651312
时间:
2019-11-25 12:38
这可以说是是车企们对于新能源竞争所产生的一个连锁反应吧。
作者:
人之初成长
时间:
2019-11-25 12:39
顶包吧? 那么一点钱
作者:
cnilop2004
时间:
2019-11-25 12:41
国家政策有国家的道理,遵纪守法不要凉了人心。好好的一件事都要变成大事了
作者:
weiding
时间:
2019-11-25 12:42
希望国产车企们要要抓住这个教训吧,出发点是好,但是做的事情可能无法被很多人所接受的。
作者:
8415216
时间:
2019-11-25 12:43
我们国产汽车近些年发展的挺快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应该找到一些措施去管控下了。
作者:
tinly
时间:
2019-11-25 12:44
没办法都上交了材料,别人走这样做了,你不这样干,你就会比别人慢,这个东西只能说有利也有弊。
作者:
mibudai
时间:
2019-11-25 12:46
车企想要有好的发展,拼的还真就是造车实力,别的都是虚的,只要车造得好,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作者:
gdajsufqbr
时间:
2019-11-25 12:48
这个企业上传数据是按照政策要求办事嘛,流程上很合理啊,我没看出哪里有问题,不知道文章想表达个啥?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