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亲情|郭宝红:怀念我的父亲 [打印本页]

作者: 123457092    时间: 2019-11-29 12:36
标题: 亲情|郭宝红:怀念我的父亲
怀念我的父亲
文/郭宝红









我父亲是个勤劳,节俭,善良,温和,讲究,包容的人。对人彬彬有礼,穿着整洁干净,做事有板有眼,不喝酒不抽烟。说话从不妄言。从来没听他骂过任何人,说过任何人的坏话,从来不抱怨什么事,从不打骂我们姊妹几个,不大声嚷嚷,对我母亲也很体贴入微,相敬如宾。
我们姊妹五个,只有我父亲一人拿工资,母亲要干队里活还要喂猪,喂鸡补贴家用,几个姐姐也是放学就去劳动。就这样吃的仍然是粗茶淡饭。可是父亲做出来的饭菜都很好吃,擀出来面条粗细均匀,软硬可口。看他做事就是一种享受,不紧不慢的,擀的面条比街上卖的挂面还细还匀。
父亲过年时包出来的饺子不仅造型优美,吃起来更加清香。他擀的饺子皮圆圆的,不大不小,每一张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一般大的饺子排列整齐,就像一排排大雁。父亲煮包饺子饺子讲究,吃饺子更讲究,他从来不会随意站着尝饺子,一碗饺子肯定要配一盘浇上醋和香油的蒜泥,坐下来慢慢吃。
我最爱吃他做的饭,色香味型俱全,越吃越想吃。冬天吃煎饼,他一定会先给在炉子上给我们烤的两面黄,吃起来又香又脆。做其它家务也是一样,都是尽善尽美的。
我父亲的讲究不光是在家庭事务上,工作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徇私情,不欺弱小。不论贫富,对人都一样热情,笑脸相迎。
在我记忆中他是粮管所门市主任,分管门市各仓库粮食保管和门市付粮油工作。他身上总是别着一大串钥匙,每天晚上下班之前他要一屋一屋地锁门,第二天再一屋一屋地去开门,然后其他人才去上班。看他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我大概八九岁,不知道为什么他上班下班我喜欢跟在他后头,都上三年级了还经常去他单位,那时也没有家庭作业,一放学我就往他单位跑,每次看他从口袋里掏出钥匙也不看一眼,直接就开门,一开就准。
那个年代吃米吃面都是国家供应,每月多少都是有数的,有一次他付米的时候有一个人想走他后门,打算多买一点,我听见他跟人解释,说绝对不能违反规定。一次两次之后,大家都知道他认真,也就不多提要求了。他给人打油用油端子往油壶里倒基本上不会漏油的,有一个接油的盘子里干干净净的,三天五天不见一滴油,但是也有一次“例外”……
有一次我跟他一起下班回家时,遇见一个衣服上有很多补丁的妇女,大概四十岁左右年纪,她上前喊住我父亲,说道:“大哥,你帮一下忙。”然后拿出一块洗的很干净的,粗白布缝好的四四方方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叫油絮子,是烙煎饼时用来擦鏖子防止煎饼沾上的工具。我父亲笑着接了过来,第二天就放在了粮库接油的油盘子里了。
一天两天,我每次去都能看见油盘子里那个油絮子,几乎还是白的,过了十几天,油絮子上突然沾了少许油。父亲那天开会,让我回家捎给了那位大婶。回家后我问母亲,以前从来看不见油盘子里有油,怎么这次那油絮子上竟然沾了油呢?母亲偷偷告诉我:“你没看那家人多可怜,孩子爸生病,她一个妇女带四个孩子。连油都吃不起,哪有油擦鏖子的,是你爷自己付钱买二两油给弄上去的。”那时我也就八九岁,经常不明白大人的一些举动,我问母亲,怎么不当时就给她呢?母亲说,那样不是让她怀疑了吗,我好像恍然大悟……  
父亲就是这样的人,宁愿自家吃亏,也不浪费公家粮油送人情。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吃油太少了,一天只炒一顿菜,一次只放一点点油,我三姐爱用煎饼擦炒菜锅,其实只是相当于擦了一点锅灰在煎饼上。我母亲说,她在困难时期坐月子一个月只能吃一两油,现在想来不可思议,想吃油时,母亲就用筷子蘸一点在碗里。
父亲工作认真,不辞劳苦,母亲说父亲气管炎的毛病,就是因为工作忙,有时排队买面买米的人多,经常中午不吃饭,长年累月饿伤累伤导致的。
父亲平时非常节俭,从来不浪费一分钱和一粒米,吃山芋连皮带筋都吃,掉一个煎饼渣子也要捡起来吃了,炒菜时粉丝掉在地上一根也得捡起来。但是如果有要饭的到我家来,他总是给人家很多。
有一次,我刚放学,看见门口有个高个子白胡子的要饭老人,父亲把仅有的两个煎饼都递给他了,给完要饭的煎饼转过脸还去擦眼泪,说这么冷的天看那人太可怜了……
退休后,他承包粮库小卖部,有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身体瘦弱,不爱吃饭,家长听说喝醋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他妈妈就天天让他去我父亲那里打醋,有时打五分钱、一毛钱的,我父亲看他个子小,每次都多给他一些,这件事还是后来那个人长大了自己说的我才知道。
其实他有所不知,父亲承包两年小卖部,付出了劳动,不但没挣钱最后还是亏本的。这是我上大学时他写信告诉我的,说小卖部不承包了,算账亏本了,年龄大了,也不能干了……
父亲就是这样的人,认真而又不失善良,清贫而又不失品味,工作虽然很忙,只要是过节必然会回家做相应的节日饭菜,一到吃粽子、吃汤圆这些节气,他肯定会想办法回家。他对弱势群体关爱有加,对自己及家人严格要求。对待权势,宁愿得罪也不越权越线。
父亲真是极好的人,他的好是公认的,其他人对我父亲的评价比我眼中的父亲还好,那个年代在我们那里只要一提起我父亲,男女老少没有不夸奖的。  
父亲的优良品质一方面来源于小时候贫穷环境中的锻炼,另一方面是党的培养。
他十六岁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入党,在艰苦奋斗中,一心为党为革命为群众,从做地下工作到后来新中国成立,党委任他许多一线工作,是党精心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中的一员,代表的是那个时期的模范党员形象。
我的父亲名字叫郭文德。
作者: rexfai    时间: 2019-11-29 12:36
天下为公的父亲!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