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治疗月经不调的22种中成药及联合用药 [打印本页]

作者: 王胜军    时间: 2019-11-29 19:44
标题: 治疗月经不调的22种中成药及联合用药
月经不调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私处透气不良,即使天天待在空调房里心情也难免烦躁。那么,夏天月经不调如何调理呢?









千百年来,在妇科调经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中药。其与西药相比,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小,所以建议用中成药治疗月经不调与痛经。








在具体运用时要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体质来选择不同的中成药,以对症施治,发挥最佳疗效。




根据月经不调的类型用药




1

肝郁气滞型




症状表现:


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或薄黄等症。





临床常用药:

舒肝丸、七制香附丸、妇科十味丸,逍遥丸、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益母颗粒,益母草膏等。




联合用药:




2

气血两虚型




症状表现:


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经量减少,经期延长或缩短,色淡、质稀,头晕眼花,或肢体无力,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少便溏,舌质淡红等症。




临床常用药:

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乌鸡白凤丸、益气养血口服液、阿归养血糖浆、归脾丸、复方阿胶浆,阿胶补血膏、驴胶补血颗粒,八珍丸、八珍益母丸、妇科调经片、定坤丹、女金丸、四物丸,浓缩当归丸、妇舒丸。




联合用药:




3

气滞血瘀型




症状表现:


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临床常用药:

调经丸、田七痛经散、月月舒颗粒、艾附暖宫丸、妇科回生丹、妇科金丹、坤灵丸、鸡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调经姊妹丸、慈航丸等。




联合用药:




根据月经不调的临床表现用药




1

月经先期




表现:


月经周期提前1~2周,或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联合用药:

主治:因脾肾虚引起,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手足不温。




主治:因肝经郁热引起,经期提前,量多少不定,色紫红有块,质稠,头晕目眩,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易怒。




2

月经后期




表现:

月经周期每月推迟7天以上,甚至3到5个月,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联合用药:

主治:因气滞血瘀引起,经期延后经量偏少,经色暗黑有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




主治:因肾虚血虚引起,经期后错,量少色淡,经质清稀,头晕耳鸣,面色皓白无华或晦暗心烦失眠,唇甲淡白。




主治:因痰湿郁阻引起,经期错后,量少色淡,或赤白夹杂,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




3

月经先后无定期




表现:


属月经周期的异常,其临床表现无一定规律。提前或推后1~2周。




联合用药:

主治:因肝郁引起,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血行不畅,胸胁胀满,心烦易怒,情志不舒。




4

月经过多




表现:


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




联合用药:

主治:因脾虚引起,泵漏,下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红,质清稀,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四肢不温,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主治:因血瘀引起:经来量多,或崩漏,或淋漓不尽,色紫黑有块,小腹痛,拒按,瘀块排出后痛减。




5

月经过少




表现:

来月经时血量过少、色淡,或者月经来潮时间过短,不足两天,或似有似无。





联合用药:




6

月经经期延长




表现:

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萎缩不全者、盆腔炎症、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经期延长。





联合用药:




温馨提醒




女性朋友们平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有发现不妥,尽早对症配药。如服药后症状不见缓解,且病症迁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另外,除了运用中成药药物调理,大家还要注意日常保健和生活、饮食调理。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