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运河记忆|孙兰茂:村中记事
[打印本页]
作者:
123457092
时间:
2019-12-2 17:35
标题:
运河记忆|孙兰茂:村中记事
村中记事
孙兰茂
姨妈、姑妈和外婆三个人是前后村庄出了名的持家能手。居家过日子的人,常常以她们为榜样。姨妈的儿子孙庆仁在他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也成了一个善于持家的人。人们都说他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人。
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种地主要靠农家肥。在当时的环境下,家畜家禽是禁养的,各家各户能提供给生产队的农家肥对种地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于是,生产队就想方设法地搞人工造肥。
当夏季来临,田边地头长满野草的时候,队长就让社员们将捡来的粪便或者薅来的青草,以数量计酬的方式,倒在打麦场边上或者牛棚院落的沤粪池子里。经过一夏天的发酵,就成了优质的农家肥。
生产队沤粪的池子有十几个,一般的池子都能产出十几方的肥料。每逢过完年,将粪池子里的肥料挖出来,成了重中之重的事。那时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有人说,干活好不算好,思想好才算好。干活“磨洋工”是司空见惯的事。
十几个人一天挖不完一池子粪,眼看着春播在即,队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日挂拉着脸,有时还骂骂咧咧的。
孙庆仁是个急性子的人,他看不惯别人磨磨蹭蹭地干活,自己却也不好拼命地干。因为干得太急,别人会说他“出风头、假积极”。他气不过,就偷偷地找关系好的人,商议一块向队长请示承包挖粪的事。可他找了几个人,人家都不同意,甚至有人吓唬他说:“承包单干,是搞资本主义,是要挨批斗的啊。”
走投无路的他仍然不死心,他壮着胆子找到队长说:“队长,粪池子里的粪这样挖法,猴年马月也挖不完。你能承包给大家干吗?”
队长挠了挠头说:“承包单干可是违反政策的事,这责任我可承担不了。”
“没事的,你把粪池子承包给我,有事我担着。就不相信,多干活还能干出错来?”孙庆仁很不服气地说。
“既然这样,先私下承包一个粪池子给你,看干得怎么样。”队长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才说出了这样的话。
承包了粪池子,孙庆仁感到了难以言表的喜悦和痛快。他如下山的猛虎,像自由腾飞的蛟龙。但见他撸起袖子,甩开膀子,铁锹在手中飞舞,看得令人眼花缭乱。
一天时间过去了,孙庆仁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他挣了一百二十个工分。这是一个天大的奇迹,十几个人的工作量,他竟然一个人完成了,全村的人都为之惊叹不已!
第二天,队长把同样工作量的粪池子,以七十个工分的酬劳继续承包给孙庆仁。他二话没说,抡起铁锹就干了起来。一天下来,他仍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他兴奋地说:“一天能赚七十分,也值。还是承包单干好啊。若能把土地都承包给社员自己种,那生活很快就会好起来了。”
听了他的话,爱管闲事的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得知承包粪池的事,大队领导对此提出了严厉地批评,并勒令立即停止。挖粪的劳动又回到了往日的状态。
改革开放初期,土地还是集体经营的,但市场已经逐渐地活跃起来。村上有做草纸的习惯,因此,人们就利用空闲时间购置废旧纸板,在水中泡烂,放入粉碎机打成糊状,然后再放入水中抄制成草纸。
上工之前和收工以后都有一些空闲时间,孙庆仁就是紧紧地抓住这些时间,每天能抄出一大摞草纸,相当于正常人大半天的工作量。家庭副业的收入,使他较早地解决了家庭的温饱问题。
土地实行大包干经营以后,孙庆仁如鱼得水。农忙时,他在家里种地,农闲时就在县城里做生意。后来,他干脆把土地转包给了种田大户,专心致志地做生意。他的生意越做越好,逐渐地上了规模。他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看看。
因为孙庆仁是我远房的晚辈,牵涉到亲戚关系,见面以后我们只是你我称呼,或者是称呼对方的名字。今年春节期间,我去他家玩。几年不见,他家庭的变化太大了。时髦的别墅、崭新的小轿车自不必说。看看他的穿着,我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年近古稀的人穿西装、打领带,脚上还穿了一双铮亮的皮鞋。这是哪扯哪的事啊,新时代的农民竟然变得这么洋气!
他叫着我的大名说:“多亏了改革开放,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能有今天的好生活,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啊。”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感慨万千:如果说安徽小岗村的人为农村改革开放点亮了一盏灯,那么,孙庆仁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与小岗村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说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福祉,而改革开放的成功,与孙庆仁这样万千劳动者的鼎力推动也是分不开的。
作者:
xinqinglove
时间:
2019-12-2 17:36
好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