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35岁高以翔猝死背后:我们应如何与死神赛跑?
[打印本页]
作者:
强绝商爸摇
时间:
2019-12-4 19:46
标题:
35岁高以翔猝死背后:我们应如何与死神赛跑?
2019年11月27日凌晨,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运动类综艺时突然晕厥倒地。经过抢救后,医院宣布
高以翔心源性猝死
。
高以翔作为模特出身的艺人,一向以健康强壮、精力充沛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或许正是剧烈疲劳的运动,让心源性猝死带走了他年轻的生命,实在是令人心痛惋惜!
35岁的年纪,1米9的高大身材,自此“人间再无王沥川”。
突然猝死,到底为什么?
猝死是指没有创伤的情况下,看似健康的人出现不舒服感觉后,1小时内意外死亡。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死亡中,多数都是高以翔经历的心源性猝死,也就是因心脏问题导致的突然死亡。
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
每10万人中41.8例
,也就是说,每天有近
1500人
发生心源性猝死。
学会CPR&AED,关键时刻能救命
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的重要抢救措施,美国心脏协会公布2014年的院外突发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为
45%
,而我国这一数值低于
1%
。
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仅
4分钟
!那么在救护车来之前,我们能做什么?
心源性猝死的6类高发人群
1. 高血压、冠心病
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增加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在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在美国所有的心脏性猝死中,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的心脏性猝死者高达80%以上,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心脏性猝死约占10%~15%。
2. 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同时也增加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3. 运动
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而剧烈的运动则有可能触发心脏性猝死。在运动负荷试验过程中,心脏病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是普通心脏病患者的6倍。
4. 吸烟饮酒
过度饮酒显著增加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危险性。许多人认为吸烟只和肺部疾病相关,事实上,吸烟和心脏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吸烟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导致血小板黏附增加,导致尼古丁诱导的儿茶酚胺释放,升高血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5. 心率增快
心率增快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心率变异度受损者、24小时最慢心率>65次/分者,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危险性约为正常人群的2倍。
6. 精神因素
各种原因导致的情绪激动或情绪压抑均与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
警惕“心源性猝死”的表现
1.前驱期
心脏性猝死的前驱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多半是基础心脏疾病的症状,例如
胸闷、胸痛、心慌、气短、乏力
等。
2. 发病期
该期患者症状明显,例如突然
心慌、持续胸痛、急性呼吸困难或头晕目眩、眼前发黑等
,发作期之前常无任何征兆。
有些患者在心脏性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就发生了心电活动的改变,例如心率增快、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等。
3. 心脏骤停期
该期常由发病期迅速进展而来,患者突然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伴意识完全丧失。如不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可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
心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
①心音消失;②大动脉搏动摸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④呼吸减慢甚至停止;⑤瞳孔散大。
4. 生物学死亡期
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后阶段,取决于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方法是否正确、恶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患者基础疾病情况等。
如果在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后的
4分钟
左右没有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多数患者无法存活。
做好5件事,预防心源性猝死
1. 定期体检
年龄的增长,应当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劳逸结合、缓解精神压力、合理安排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可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3.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4. 早期治疗心脏病
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应及早治疗,规范用药。
5. 加强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合并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LVEF≤30%),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性、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速患者,其年死亡率高达20%。
对于此类患者,在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优化药物治疗的同时,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这些急救法则也有必要掌握
除了针对心脏骤停的急救方法之外,日常生活中
烧伤、溺水、交通事故、异物卡喉
等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紧急情况,掌握针对这些情况的急救知识也非常有必要。
好药师说:
生命垂危的紧急关头,不做急救几乎生还无望,做了还有一线生机。
正如央视主播所说:
活命不能总指望运气
,不是每个患者发病的时候都能碰巧有专业医生在场,因此全民学习普及常用急救方法真的刻不容缓。
希望未来可期,人人参与,切实提高急救实施率和有效率。
最后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提醒大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