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武河环抱处,悠悠念石庄
[打印本页]
作者:
上善若水8L8
时间:
2020-1-10 19:30
标题:
武河环抱处,悠悠念石庄
武河环抱处,悠悠念石庄
文/枫声
武河在邹庄铁富交界处拐了个大弯,河东环抱处,是铁富武河边最北的一个村——石庄村。据石庄村名牌所记,此处原系邳城石家村石姓禾场,俗称“小东场”,清乾隆年间,石姓迁此定居,逐渐成村,故名石庄。
现在的石庄村人口一千五百余人,应该是铁富镇人口最少的一个行政自然村。人口不多、村庄不大的石庄村,却是一个很出人才的村。铁富镇第二届广场舞大赛上,友情出演的石庄村太极表演队以不疾不徐、沉静优雅的仪态很好地诠释了一个河畔小村的精气神。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近现代人才辈出,曾走出了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的石敬野先生。
知道石敬野先生,是2018年5月份采写“因为爱情,她守着他的一封信一张照片度过了一生”这篇文字的时候。邳城汤家村的汤四姑(汤可荣)因为陈怀民的一封信一张照片而等候一生、独身到老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石敬野和陈怀民是同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他们同在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徐州)读书。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华北方面军加快了南侵的步伐,地处陇海线交通枢纽的徐州形势岌岌可危。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读书被迫西迁安徽砀山。眼看山河破碎的石敬野和陈怀民决心投笔从戎,他们一起参加了我党领导组织的青年学生兵团,决意西去延安参加革命。学生队伍走到河南和陕西交界的一个山区里,陈怀民由于拉肚子掉队,被土匪盯上,为了保护携带的一把长枪和一把短枪,被土匪残忍杀害;而石敬野经过大半年的跋涉、顺利抵达延安。
据1999年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记载:石敬野(1921一)原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邳县人。1938 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入党。1938年至1939年在延安鲁艺学习音乐、戏剧。1949年起任湖南省湘潭市市委委员、第一书记。1959 年至1965年在中央高级党校学习马列主义基础和文艺理论并在研究生班毕业。1976年至1978年任文化部负责人。1979年12月任北京广播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83年 9月调艺委会任职。1985年2月任中国国际电视艺术交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77年,国庆30周年献礼片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时任文化部负责人的石敬野担任组长。与1979年的时代背景相映衬的是献礼片创作上的多样性,其中不乏反思“文革”的“伤痕电影”——《苦难的心》、《苦恼人的笑》、《伤痕》、《生活的颤音》,也有充满喜庆气氛的喜剧片——《甜蜜的生活》;电影《小花》不仅第一次把人性的思考融入战争中,而且捧出了三位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唐国强、陈冲、刘晓庆。
据现年85岁高龄的陈淑梅老人讲,石敬野,曾用名“石德纯”,是土生土长的铁富石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陈淑梅老人曾去北京看望他,说起老同学陈怀民,说到武河,说起武河边的铁佛小学,说到老家石庄村,石敬野老先生一度唏嘘不已。
出生于1921年的石敬野先生14岁离开家乡、告别武河,17岁参加革命,28岁时任中共湖南湘潭市市委委员、第一书记,后历任文化部长、北京广播学院院长、中国国际电视艺术交流公司董事长......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堪称传奇。
武河系清康熙年间为引沂济运而开挖的一条人工河,邳州境内南北迤逦四十余公里,润泽着两岸望不见尽头的黄土地黑土地。据不确切信息,石敬野老先生业已去世近十年。英魂永在,可否还眷恋着武河水润的故地?
铁富有个石庄村,石敬野就是咱武河小村的人。
作者:
pstroexhxq
时间:
2020-1-10 19:31
家乡的味道!希望您多发这样的文章!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