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春天肝火旺,总是大动肝火、发脾气?试试艾灸这六个穴!
[打印本页]
作者:
直子的爱本
时间:
2020-4-12 14:15
标题:
春天肝火旺,总是大动肝火、发脾气?试试艾灸这六个穴!
《黄帝内经》称,肝主春。春季属木,肝脏亦属木,木气旺,正像树枝要伸展,有一种生长的焦躁。一旦肝的气机稍有不顺,立刻郁而化怒,怒而生火,爱发脾气,是肝火旺的表现。
中医所说的“火”其实是指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其中,肝火分为虚实两种。实火多由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被破坏,肝气郁结而导致的;虚火是阴虚火旺,多由肝肾阴虚所导致。
春季肝阳亢盛,肝中阴血不足,无法收敛阳气。艾灸,可以养肝、泄肝火,不用打针吃药,就能灸到病除!
肝火旺的十大症状
1、头胀
常起于恼怒,头胀且痛,昏沉闷热,头筋突起,口干口苦,甚则两耳失聪,舌苔薄黄,脉象弦或数。
2、头热
头热面红,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胁痛口苦,舌红苔薄。
3、肝火亢盛消瘦
形体消瘦、烦躁不安,性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
4、肝火上冲舌血
舌上出血,舌肿木硬,舌苔黄,舌边红绛,或起芒刺,并见头中热痡,烦热,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胁肋痛,性急善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甚则昏厥。
5、肝火犯肺咳嗽
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以咳出。咳时面红并引及胁痛。咽喉干燥,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6、肝火燔灼胃痛
胃脘烧灼疼痛,痛势急迫,疼痛拒按,喜冷恶热、烧心泛酸,口干口苦,甚则呕吐苦水,或兼见吐血、便血。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舌红苔黄。
7、心肝火旺经质粘稠
月经先期量多,甚或血崩,质浓稠如膏,经色鲜红,或紫红,或紫黑,并见面红目赤,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口苦而渴,或具经行发热,吐血、衄血,舌红苔黄。
8、肝火偏亢月经过多
月经提前而至,经量过多或兼经期延长,色鲜红或紫黑,质浓稠,有瘀块,面赤心烦,急躁易怒,胸闷乳胀,头晕头痛,夜寐多梦,口苦口干,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9、肝火耳聋
耳聋耳鸣,突然发作,甚至全聋,耳鸣如钟,或如风雷声,或如潮水声,伴有耳胀痛、耳闭,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燥,小便黄,舌红苔黄。
10、肝火上冲暴躁
精神不足、气色不好、心烦意乱、脾气暴躁、乏力嗜睡、情绪容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春天肝火旺,艾灸一招搞定
春天肝火旺,发脾气,艾灸这六个穴:行间穴、太冲穴、大敦穴、中封穴、期门穴、曲泉穴。
行间穴
属火,“主身热”是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疼、面热鼻血、心里烦热、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对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对痛风的脚踝肿疼也很有奏效,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
太冲穴
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
大敦穴
针对气郁不舒的妇科症,闭经、疼经、崩漏、更年期、尿频失禁,疝气等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中封穴
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
期门穴
位置源自肝脏附近,长期每天坚持刺激,对急慢性肝病会有很大的改善。
曲泉穴
为护膝要穴,还可平血压,并适用各种肝虚之症。多揉多收益。
当然,除了艾灸还有一些其他生活习惯也要注意。饮食方面要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每天尽量做到不熬夜,睡眠一定要充足,多进行一些慢性的运动。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