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免疫力低下有征兆,怎么提高很多人不知道 [打印本页]

作者: 林妹妹    时间: 2020-5-20 07:37
标题: 免疫力低下有征兆,怎么提高很多人不知道
众所周知,本次疫情的遇难者中,多数都是年老体弱且有长期慢性基础病的人,这个群体平素体质较差、容易被各种疾病“光顾”。

而绝大多数免疫力相对正常的人,即使得了新冠肺炎,康复机会也更大。

这其中除了有病毒变异的因素影响外,最值得大家关注的就是——免疫力



免疫力为何能防感染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正气”,即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一个人正气强盛,就能有效地抵御外邪,从而不容易生病,或者生病后自愈能力强,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免疫力强。

这种人即使接触了病毒,人体也可能会自行把病毒清除掉。

如果正气不足以抗御邪气,就容易感受外邪侵袭或者机体功能失调出现疾病,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免疫力差。




免疫力低下有预兆

以往人们对免疫力的理解比较模糊,觉得免疫力是抽象的、可有可无的,经历了疫情才知道免疫力甚至可以决定生死。

但是,免疫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在经历过持续的疲劳和紧张后,也会出现免疫力降低。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感冒、咳嗽、过敏...小毛病不断,就是典型的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1

爱烂嘴角

“烂嘴角”在医学上称为口角唇炎,表现为口角部位皮肤起红斑、水肿、渗液和结痂。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梁雄安介绍,“烂嘴角”频发,很可能是个体免疫力太差,容易受病毒侵染所致。

2

鼻子爱出汗

长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裴智梅表示,鼻子爱出汗很可能是免疫力低的表现,一般来说,这类人经常出现反复感冒。

3

太爱干净

人体免疫系统需要不断经过外界致病因素的“驯化”来逐渐增加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如果太爱干净,免疫系统就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免疫力就会越来越差。

4

闷闷不乐

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徐广明表示,医学研究证实,乐观能有效增强免疫力。而闷闷不乐、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的人免疫力会差一些。

5

吃得太挑

长期挑食、偏食的人往往因营养摄入不全面,导致免疫力差,继而引起许多小毛病。

6

经常熬

人的睡眠系统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这个系统一旦紊乱,人不仅不能高效率地工作,还会导致免疫力降低、疾病频发。

7

不爱运动

经常不运动的人,身体气血运行变慢、肌肉松弛无力,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和病毒。

8

太能吃




每顿饭吃的太饱就会出现“食积”、“食滞”。积久化热、久积致虚,免疫力就会降低,出现反复感冒、咳嗽等。

提升免疫力,别忘三保养

1

养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换句话说,它是支持我们获得良好免疫力的发动机。

只有脾胃正常运转,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全身所需的气血,养护我们的正气。

一般来说,脾胃差的人肌肉薄弱、无力,平素胃口较差,更容易生气、发火、较真。

要改善这种情况,其实也很简单:

其一就是要“吃好”,所谓“吃好”并不是要“吃贵”,而是要吃的舒适。

比如吃新鲜烹调的温热食物、不过量摄入肉蛋奶等荤食、少吃或不吃包装食品等,都是养护脾胃的好手段。

其二,就是不要思虑过重。

很多脾胃虚弱的人都喜欢钻“牛角尖”,其实,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手头忙起来,既能改善生活品质还能减少焦虑情绪对脾胃的损害,一举两得。

2

养睡眠

睡眠关乎先天之本——肾气,以及身体整体的收阖能力,是人体的源动力。

一般来说,深度睡眠期间,就是人体自愈力发挥最强的阶段。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手段促进睡眠:


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才能收获更好的睡眠。

3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增强人体脾肾功能,帮助人体获得更强的免疫力。

不过,靠运动提高免疫力不能只靠突击。

一般来说,每天1个小时的运动,持续运动12周,免疫细胞数目才会开始增加,免疫力才会相应增强。

在12周后仍坚持运动,才能维持免疫力不降低。

我们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




合理饮食 提高免疫力

多样化的膳食是均衡营养的前提,而具体怎么吃,则要讲究“一多二搭三简化”



1

一多:充足的蛋白质

在所有营养当中,蛋白质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因为对付细菌、病毒等外来侵略物的免疫球蛋白、白血球、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它们的产生及构成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蛋白质

但这并不是说饮食要以高蛋白为主,只要保证每日总热量摄入的10%~35%来自蛋白质即可,因为长期过量蛋白质反而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引起骨质疏松

健康的人可以参考“1+1、2+2 吃法”——每天适量吃主食之外,补充1袋牛奶,1个鸡蛋;2两瘦肉,2两豆腐,不算其他食物,就能够达到每日所需。




2

二搭: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干稀搭配

荤素搭配

荤菜主要能提供蛋白质和脂肪,可以选择脂肪量相对较低的瘦肉、禽类、鱼等。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鱼虾、禽肉50克~100克,畜肉50克,蛋类25克~50克

而各种新鲜蔬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益健康。比如:维生素A是身体所有粘膜组织的“保护神”;维生素C能刺激抗体与白细胞的产生,直接杀死病原体;锌是许多酶的活性成分,能调节免疫功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推荐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新鲜水果。



粗细搭配

精细类粮食由于过度加工,里面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有所流失,所以一天的主食中,有大约1/4~1/3的粗粮为好,也可以每周吃两次粗粮

薯类如红薯、土豆等,也可以代替部分主食

干稀搭配

主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干稀搭配,这样一来增加饱感;二来有助于消化吸收




3

三简化:“烹调”简单化

“烹”多选择清蒸、白煮、凉拌的方式,以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减少脾胃负担

“调”要少盐、少糖、少油葱蒜辣要适量

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而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

的每日摄入量应在25克左右老年人、血脂异常人群和肥胖人群,每日摄入量需降到20克。并且要注意用油多样性,如:橄榄油凉拌,花生油煎炒。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